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彥芬
YANN-FEN LIN
論文名稱: 從美國法院判決探討專利審查基準之進步性要件
A Study of Obviousness in Guidelines for patent examination by the U.S. Federal Circuits decisions
指導教授: 劉國讚
Kuo-tsan Liu
口試委員: 林希彥
Sin-Yeh Lin
陳昭華
Jau-Hwa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應用科技學院 - 專利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atent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進步性顯而易見性結合理由通常知識者之技術水準反向教示
外文關鍵詞: obviousness, reason to combine, the level of the PHOSITA, no expectation of success, teach away
相關次數: 點閱:826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專利制度是知識經濟時代最為重要的一種智慧財產形式。在可專利的三要件中,以判斷發明是否顯而易見最為困難。其困難點在於判斷的規則無法具體化,以致於結果往往過於主觀。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能由分析美國法院判決中對進步性判斷的見解,使審查基準的進步性要件能更易理解。
    本文之研究方法為:(1)案例研究法:以美國專利審查程序手冊(Manual of Patent Examining Procedure,以下簡稱MPEP)中有關顯而易見性之判決以及近年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有關顯而易見性之判決為對象。(2)文獻分析法:蒐集並整理與進步性相關之國內外期刊、文章、書籍及學位論文等文獻資料,並參考近年的網路相關文章為輔,進而加以分析瞭解國內外對本研究之見解。
    因我國行政審查與法院判決在「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技術水準」與「該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參考先前技術以及申請時的通常知識能否輕易完成系爭發明的整體」這兩步驟的論證相較美國欠缺,使達成進步性之心證揭露程度不足。本文研究結果建議以多件證據或欲解決之問題或先前技術所沒有之功效佐證結合理由,並藉由詳述先前技術範圍使具有通常知識者之技術水準具體化,使判斷進步性的灰色空間更明朗。


    Patent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mong the three requirements of patentability, the determination about whether an invention is obvious is the most difficult. It has always been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law of obviousness, so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ten been su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analysis 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tion about obviousness from the decisions of the courts in the US, that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MPEP of obviousness.
    The methodologies of this study are case study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1) Case study: The cases in the guideline and CAFC’s cases in recent year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n invention is obvious. (2)Literature analysis: the objects are domestic and foreign journal papers and dissertations related to determination about obviousness.
    In comparison, both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examinations of inventive step in Taiwan are considered to be made with less expression on “the level of the PHOSITA” and “whether a PHOSITA with the reference to prior arts and common knowledge can complete the whole invention without difficul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proved the combination of prior arts by many factors ( the patentee was try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no expectation of success, teaching away …), and the level of the person having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 is embodied by emphasizing the scope of the prior art, make the gray space of obviousness clearly.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主題介紹 3 一、 為何要進步性 3 二、 何謂顯而易見性 4 三、 進步性之共通概念 5 四、 顯而易見性的舉證責任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 5 中文期刊 5 中文學位論文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0 第二章 顯而易見性的歷史發展 11 第一節 濫觴 - Hotchkiss v.Greenwood案 12 一、 訴訟簡介 12 二、 系爭專利 12 三、 判決要旨 12 四、 非顯而易見性概念的影響 12 第二節 Graham v.John deere CO.案 13 一、 訴訟簡介 13 二、 系爭專利 13 三、 先前技術 13 四、 爭點 14 五、 法院判決 14 六、 最高法院對Graham要素的詮釋 14 第三節 KSR與TSM檢測法 17 一、 KSR案概說 17 二、 TSM測試原則之發展 18 三、 KSR對法院審理進步性之影響 18 第四節 進步性早期發展與美國專利法第103條之制定 19 第三章 CAFC案例 22 第一節 前言 22 第二節 套用習知方式組合先前技術元件,並產生可預期的功效 23 一、 Wyers v. Master Lock Co.案 24 第三節 一習知元件簡單置換為另一習知元件,並產生可預期效果 32 一、 Muniauction v. Thomson案 33 第四節 顯而易知的嘗試 36 一、 Takeda v. Alphapharm (2007)案 37 第五節 因設計誘因或市場力量刺激而催生出可預期的發明技術 40 一、 Leapfrog Enterprises, Inc. v. Fisher-Price, Inc. (2007)案 41 第六節 美國近期判決 46 一、 Apple v. Samsung(2016)案 46 二、 Microsoft v. Parallel Networks Licensing (2016)案 53 第七節 總結 57 第四章 結合理由之探討 58 第一節 前言 58 第二節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 59 一、我國審查基準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定義 59 二、我國智慧財產法院之法庭之友 60 三、美國對PHOSITA的考量因素 62 四、 小結(太長拆段) 63 第三節 否定進步性因素 64 一、 技術領域之關連性 64 二、 所欲解決問題之共通性 65 第四節 肯定進步性 66 一、 反向教示 66 二、 無法預期之功效 67 第五節 舉證責任 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對申請人(企業)的建議 71 第二節 對審查機構的建議 72 第三節 對訴訟機構的建議 72 參考文獻 73 中文 73 期刊文章 73 學位論文 74 專書 74 網路資料 74 智慧財產法院法院之友意見書 75 英文 75 網路資料 75 參考判決 77 最高法院 77 CAFC 77 地方法院 77 最高行政法院 77

    中文
    期刊文章
    張仁平、呂正仲 (2018) ,五邊局專利品質管理制度(上)-日本篇,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31期,頁6-28。
    莊智惠( 2017 ),進步性判斷方式及論理之探討--以發明專利進步性審查基準修訂為例,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25期,頁6-23。
    劉尚志、劉威克、尤謙 (2014),我國專利制度與審判實證分析,發表於「我國專利法制與審判實證研討會」,頁31-32。
    劉懿嫻 (2010) ,美國專利法非顯而易知性之新觀點:相同條件下的客觀指標,科技法學評論,第7卷第2期,頁181-219。
    沈宗倫 ( 2013 ),由專利法教示因果關係論專利進步性-以組合專利與類似組合專利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2卷2期,頁317-379 。
    盧建川( 2017 ),美國進步性判斷在 KSR 後 10 年的發展歸納,廣流智權評析,第42期。
    沈宗倫 ( 2017 ),專利進步性評價的新視野與展望-簡評我國進步性審查基準之修訂,萬國法律,第214期,頁25-36。
    呂紹凡 ( 2014 ),判斷專利進步性要件之再檢討,萬國法律,第193期,頁41-50。
    熊誦梅 ( 2011 ),眾裡尋他千百度: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者,月旦法學雜誌,第191期,頁129-144 。
    宋皇志 ( 2011 ),論進步性審理之進步空間--智慧財產法院九十七年度行專訴字第十九號行政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91期,頁145-159 。
    潘威達 ( 2007 ),2007年KSR v. Teleflex-美國最高法院非顯而易知性之最新案例評析,智慧財產季刊,第63期,頁43-53。
    廖承威 ( 2007 ),美國Leapfrog案判決研析與習用技術組合之探討-KSR判決之後,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05期,頁26-40。
    顏吉承 ( 2007 ),美國KSR案判決對我國進步性審查之啟示,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05期,頁5-25。
    李森堙(2007),談美國專利非顯而易知性與TSM判準之爭議,科技法律透析,第19 卷第10 期,頁42-61。

    學位論文
    謝偉傑 (2017),電腦軟體專利進步性之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鼎杰 (2016),專利侵害訴訟之無效抗辯中的進步性要件研究,世新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碩士論文。
    尤謙 (2014),專利進步性判準之實證研究 -以美國KSR案後新標準觀照台灣智財法院判決,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育苡 (2014 ),我國司法裁判之專利要件量化實證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居倫 (2013) ,自動清掃機器人專利佈局與技術發展,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舒涵 (2012),專利進步性要件之判決分析:由美國專利案例觀照臺灣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科技法律學程碩士論文。
    黃柏維 (2012),從美國專利法析論非顯而易知性之相關爭議,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翔鴻 (2009),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於KSR案後非顯而易知性標準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科技法律學程碩士論文。

    專書
    劉國讚,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元照,2017年8月四版

    網路資料
    黃寅,在美打侵權官司 台商:律師連請吃披薩 談話費時間都照算,聯合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096386#prettyPhoto (最後瀏覽日:2018/04/19)

    黃亦筠,工研院「一劍鎖喉」 台灣掃地機器人如何告贏世界龍頭iRobot,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9558 (最後瀏覽日:2018/04/26)

    胡竹生、呂美玲,家用吸塵機器人的智權訴訟全貌,工研院網頁,https://www.itri.org.tw/Chi/Content/MSGPic01/contents.aspx?&SiteID=1&MmmID=707757072564171051&CatID=710374217123273547&MSID=1001037017355527564(最後瀏覽日:2018/06/07)

    智慧財產法院法院之友意見書

    張哲倫(2017),105年行專更(一)字第4號法院之友個人意見。

    劉尚志(2017)、陳在方、張揚理,105年行專更(一)字第4號法院之友個人意見。

    李素華(2017),105年行專更(一)字第4號法院之友個人意見。

    英文
    網路資料

    Dennis Crouch, Federal Circuit Rejects Narrow View of Analogous Arts Test, PATENTLYO, https://patentlyo.com/patent/2011/03/federal-circuit-rejects-narrow-view-of-analogous-arts-test.html (last visited 2011).

    Gene Quinn ,“Understanding Obviousness: John Deere and the Basics” ,
    http://www.ipwatchdog.com/2015/10/10/understanding-obviousness-john-deere-and-the-basics-2/id=62393/ (last visited 2015).

    USPTO MPEP第2141節, https://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2141.html.

    USPTO MPEP第2143節,
    https://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s2143.html#d0e20951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