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臧力文
Li-Wen Tsang
論文名稱: 不同提問方式結合即時反饋系統運用在國小四年級閱讀教學之研究
A Study of Different Inquiry Methods with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for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Fourth Grade Chinese Class
指導教授: 翁楊絲茜
Cathy Weng
口試委員: 朱如君
Regina-Juchun Chu
陳秀玲
Shir-Ley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Digital Learning an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提問式教學問答題提問選擇題提問閱讀教學即時反饋系統
外文關鍵詞: Asking questions, Reading strategy, Question types, Reading Instruction,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相關次數: 點閱:271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不同提問方式進行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國語文閱讀學習成果是否有差異,故以即時反饋系統結合不同提問式閱讀教學策略,探究其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國語文閱讀的學習成效與學習興趣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小四年級學生,採前後測準實驗研究設計,實驗組以問答題提問教學策略結合即時反饋系統進行閱讀教學,共40人;對照組以選擇題提問教學策略結合即時反饋系統進行閱讀教學,共40人,實驗為期六週。研究資料除了學習者的前後測成績外,另採用自陳式量表問卷調查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經由描述性統計、T檢定、共變數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以及質性研究的內容分析,結果發現:
    一、 提問式閱讀策略教學法確實能提升學習者的閱讀理解學習成效,無論是「以問答題提問結合即時反饋系統」的實驗組或是「以選擇題提問結合即時反饋系統」的對照組,兩組的學習成效都有顯著的進步。
    二、 提問式閱讀策略教學法確實能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無論是「以問答題提問結合即時反饋系統」的實驗組或是「以選擇題提問結合即時反饋系統」的對照組,兩組的學習興趣都有顯著的提升。
    三、 學習成效與學習興趣沒有直接關聯。
    四、「以問答題提問結合即時反饋系統」的實驗組在四個閱讀理解層次中「詮釋整合」、「比較評估」上的表現,是優於「以選擇題提問結合即時反饋系統」的對照組。
    五、即時反饋系統運用在教學上有其困境,特別是在學習者之間的爭執、軟硬體操作能力,以及個別意見的表達上,需要教學者在進行教學時費心思處理。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與學習者的回饋進行分析,並提出結論與建議,希望能為有意從事類似教學活動之教學者以及後續研究者提供一些建議與參考。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wofold. One was to explore and exam the effects of asking questions, a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strategy, on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s of reading achievement, read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Second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questioning, short answer questions and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An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was also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different questioning methods for Chinese reading instruction to students in fourth grade classes.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were a group of fourth graders found in a privat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Taiwan. The study utilized a pretest-posttest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he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40 students was taught to read by instruction with short answer questions and an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students was taught by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with the same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over a course of six weeks. In addition to students’ quantitative scores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ir qualitative feedbacks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were also collected through several open ended questions after the experiment . After a serie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covariance analysis,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was also carried out to fi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 Learning to read by questioning could indee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understanding of texts. Whether it is " instruction with short answer questions and an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r " instruction with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with the same feedback system " in the control groups, the learning results by both group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B. Learning to read by questioning could indeed encourag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Whether it is " instruction with short answer questions and an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r " instruction with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with the same feedback system "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C.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rect correlation found betwee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interest.
    D. Studen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student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in two level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terpret and integrate ideas and information” and “examine and evaluate content, language, and textual elements”.
    F. There was actual difficulty in implementing the instant feedback system for teaching, especially in learning disputes between students,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used in the study , as well as individuals’ expressions of his/her opinions. It is believe that all of these issues need to be recognized while implementing the instruction. .
    Last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analysis on students’ feedback,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and further som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teachers engaging in similar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follow-up for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were also included. .

    目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次 Ⅳ 表次 Ⅵ 圖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名詞釋義 6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研究的重要性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閱讀教學相關研究 10 第二節提問式教學相關研究 21 第三節問題題型與學習成效教學相關研究 32 第四節即時反饋系統運用在教學的相關研究 34 第五節學習成效與學習興趣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2 第一節研究架構 42 第二節研究流程 45 第三節研究假設 50 第四節研究對象 50 第五節研究工具 51 第六節資料分析與處理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 79 第一節 問卷回收情形與樣本背景資料 ........ .............................................79 第二節 各變項前測之描述性統計 ............ .................................................81 第三節 不同提問方式閱讀策略教學法之學習成果分析 ..........................83 第四節 學習成果之相關分析 ................ .....................................................91 第五節 學習者意見回饋之分析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5 第一節 結論與討論………………………………………………………………………………………105 第二節 建議..................................................................................................110 參考文獻 114 中文部分 114 英文部分 125 附錄 127 附錄一 閱讀理解能力的前測 127 附錄二 閱讀理解能力的後測 133 附錄三 學習興趣前測量表 138 附錄四 學習興趣後測量表 139 附錄五 數位科技融入學習 家長同意書 142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友璋(2012)電腦多媒體教材結合IRS即時反饋系統對國小數學小數乘法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王生佳(2009)。閱讀教學策略對閱讀態度與能力影響之研究 : 以智慧國小三年級閱讀童話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首頁。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0/09/01/3388.aspx
    方明建(2014)。支援行動學習之課程服務與即時反饋系統 : 以國小三年級自然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秀卿(2012)。故事結構問題提問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王品薰(2015)。平衡閱讀教學對提昇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認字能力和閱讀態度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淑芳、李光福、李欣蓉、林冬菊、林美琴、林哲彰、…謝鴻文(主編)(2017)。國民小學國語教師手冊甲本第八冊四年級下學期。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嘉菱(2013)。引導式重複口語閱讀教學法在低成就學生英語認字能力與閱讀流暢度之成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緒溢(2010,9月)。數位教室中有效學習的教學工具—即時反饋系統。快樂教師電子報。取自https://www.945enet.com.tw/epaper/contents/ha/090/02.htm
    王瓊珠、陳淑麗(2010)。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韻淳(2016)。偏鄉國中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學習焦慮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王麗芬(2012)。網路化動態評量融入國中英語閱讀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江逸之、王怡棻 (2007)。全球都相信閱讀就是競爭力。遠見雜誌,254,126-132。
    吳一晉(2012)。當考試領導教學:試題中的歷史學習。清華歷史教學,22,125-131。
    李育懃(2015)。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三年級學生修辭教學之行動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8(3),77-102。
    宋幸真(2014)。概念導向閱讀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何金進(2014)。合作策略閱讀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態度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佩蓁(2012)。融入鷹架式提問之摘要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及摘要能力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宗勳(2012)。U化問題導向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發展與應用 : 國小學生科學提問能力進展特徵之探討(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俊毅(2013)。即時回饋系統應用於國小資訊教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清山、林天祐(2007)。即時回饋系統。教育研究月刊,161,152。
    呂清秀(2014)。心智圖法運用在國小二年級國語科課文本位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6),73-84。
    李彩鳳(2012)。5E探究教學策略下教師提問類型對促進學童科學推理能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惠玉(2014)。提問式教學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發展情形之個案研究 : 以七年級國文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惠敏(2015)。預測策略運用在國小一年級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李菁菁(2015)。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李靖怡(2012)。運用分享式閱讀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行為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嘉珮(2014)。遊戲理論融入美術鑑賞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潔琳(2014)。分享式閱讀教學策略應用於國小一年級學童繪本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月娥、林淑玲、彭麗琴、蔡金凉、鍾丰琇、謝嘉玲(主編)(2017)。國民小學國語4下(第八冊)教師手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妙玲(2015)。分享式閱讀教學應用於國小一年級新住民學生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周秀玲(2014)。IRS即時反饋系統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電路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論壇,5(2),19-36。
    林姿岑(2010)。IRS即時反饋系統應用於國小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周美玲(2013)。多層次提問教學融入國語科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與閱讀動機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冠綾(2015)。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字彙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林淑如(2014)。運用提問和摘要策略促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幸曼玲、柯華葳、陸怡琮、辜玉旻(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取自http://www.tyc.edu.tw/des/files/edu_read/教育部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pdf

    林淑慧(2015)。提問策略教學與認知風格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凱胤(2014)。即時回饋機制對學生學習專注力影響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2(1)
    ,87-107。
    邱薰慧(2015)。運用自我提問策略於九年級地理閱讀理解教學之行動研究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洪月女(譯)(1998)。K. Goodman著。談閱讀。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柯至芸(2013)。提問教學策略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國語課程對學童閱讀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洪志泓(2015)。IRS即時反饋系統結合同儕教學對高中物理學習態度與解題能力改善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施芳斳(2012)。即時反饋系統對不同動機高中學生在生物科學習成效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柯華葳、詹益綾、丘嘉慧(2013)。PIRLS 2011報告 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取自http://www.dorise.info/DER/image_pirls/country_icon_2006/pirls_2011%E5%A0%B1%E5%91%8A.pdf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報告)。取自http://www.dorise.info/DER/download_PIRLS2006/PIRLS_2006_National%20Report(2nd%20Edition).pdf
    洪嘉佑(2012)。動態評量結合電子白板與即時反饋系統之實驗研究 : 以國小數學領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胡翠茵(2012)。心智圖法融入英語閱讀教學方案之成效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懿玲(2014)。國中流行音樂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碩士論文)。文藻外語大學,高雄市。
    孫千淑(2012)。分享式閱讀教學對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孫秀娟(2012)。利用提問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徐孟華(2014)。運用自我提問策略於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教學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高啟洲、唐璽惠、詹明惠(2005)。互動式數位學習系統之設計。南大學報,39,111-132。
    秦雅珮(2012)。運用科學閱讀教學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對六年級學童學習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頌洲(2002)。問題導向學習(PBL)導入生活科技教學活動之初探。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5(8),12-19。
    陳月玲(2014)。合作閱讀策略融入電子童書閱讀教學對閱讀素養的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張文哲(譯)(2013)。Robert E. Slavin 著。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 10th ed)。臺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立真(2008)。影響餐旅系學生校外實習適應舆學習成效因素之分析研究-以澎湖科技大學餐旅系爲例。高雄餐旅學報,10(1),41-64。
    國立臺南大學PISA國家研究中心(2008)。PISA閱讀素養應試指南。取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Publishing/pisa_read_guide.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7)。Cloud ClassRoom。取自 https://www.ccr.tw/index.php
    許育健(2015)。高效閱讀:閱讀理解問思教學。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國教署(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law.aspx
    陳育琳(2007)。同儕鷹架理論對國三學生數學態度影響之探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9,141-168。
    陳均輔(2012)即時反饋系統融入健康教育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欣希、劉振中、連瑞琦、許育健、林冬菊、吳燕燕(主編)(2011)。閱讀理解-文章與試題範例。臺北市:教育部。
    莊宜家(2015)。即時反饋App融入國中地理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張秀梅(2015)。類比教學策略在國中氧化還原概念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許侑琳(2012)。運用讀者劇場模式於國小五年級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 : 以安德魯.克萊門斯校園小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怡雅(2015)。「平衡閱讀教學」的意涵與策略及其在國小英語閱讀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論壇,6(2),95-118。
    黃玫菁(2015)。戲劇策略融入國中英語閱讀教學(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許芳瑜(2013)。概念導向閱讀教學的探究。教育研究論壇,4(2),361-378。
    郭秀緞(2011)。教師提問策略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以說明文為例。載於張坤錄(主編),南臺灣教育論壇論文集(頁124-154)。高雄市:高雄市教育局。
    陳姿妙(2015)。預測教學策略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能力和創造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美玲(2014)。結合學習共同體概念與心智圖於學生閱讀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6),31-36。
    黃美雪(2013)。有層次提問教學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國語科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郭俊銘(2016)艾略特舞動人生:多模態文本、提問式教學與批判識讀法。應用外語學報,25,19-42。
    郭皇慶(2013)。IRS即時反饋系統融入九年級二次函數課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成效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陳宥儒、詹雯靜、陳冠樺、林靜宜、吳春慧、陳郁茜、…莊雅婷(譯)(2008)。Sternberg, R. J., & Williams, W. M. 著。教育心理學-教與學的理論與實踐(Educational Psychology)。臺北市:禾楓書局有限公司。
    張家閔(2014)。戲劇策略融入六年級少年小說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許淑玫(2005)。國小問題導向式課程發展與實踐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6(2)
    ,63-92。
    黃國秀(2014)。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國中生中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 以PISA試題的閱讀歷程為架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啓明、邱政鋒(2009)。成人參與高等回流教育學習動機之量表建構與現況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8(3),93-109。
    黃尉益(2012)。IRS即時反饋系統融入數學提問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清義、馮永敏、楊瑞智、鍾靜、張武昌、邢小萍、…李雅雯(2016)。臺北市國民小學104年度基本學力檢測計畫成果報告。取自http://tebca.tp.edu.tw/downloads/歷年成果報告/file/4065-臺北市國民小學104年度基本學力檢測計畫成果報告書.html

    黃惠如(2015)。高職生校內外英語學習態度與成就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惠珍(2012)。閱讀教學中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雅雯(2014)。自我提問策略對國小學童閱讀童話提問能力及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晶貽(2017)。探究互動科技結合提問式閱讀策略對學習成效與興趣之影響--以中學生國語文學習為例。人文社會學報.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13(2),117-137。
    張朝閔(2015)。探討動態或靜態表徵輔以序列式問題鷹架對拋體運動概念學習表現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張靖如(2012)。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四年級新住民學生閱讀動機及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瑞貞(2014)。心智圖教學策略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與閱讀心得寫作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鈴雅(2015)。校外教學活動規劃與學習動機、學習成效關聯性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張溫蒂(譯)(2014)。H. Hanreich 著。台灣的考試只要求學生「答案」不要求「思考」,所以出一些猴子或鴿子都能猜對的選擇題就可以了【線上論壇】。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140
    郭銘宜(2012)。英語字母拼讀教學對於提昇五年級學童英語口語閱讀能力之成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陳慧娟(2015)。IRS即時反饋系統輔助教學對社會科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 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縣。

    張輝誠(2013)。學思達翻轉教學法-我的十五年教學生涯之後的全新改革【線上論壇】。取自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0CiDc-A6fLiYjcwaFdzS3ZpOWh0aXhHUEN3RnllU0Q4bnFn/edit
    陳麗夙(2014)。概念導向閱讀教學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理解策略運用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陸韻萍(2014)。協同學習融入國中英語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麗雲、鄒敦怜、林玲如、林麗麗、黃秀精、何佩珊、…游婷媜(主編)(2017)。國小國語教師手冊第八冊(4下)。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馨論(2015)。以提問教學法促進國小五年級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玉鈴(2012)。提問策略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影響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春杏(2010)。文章摘要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程炳林(2000,12月)。閱讀理解。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4195/?index=1
    葉筱蔓(2015)。運用平板即時反饋系統於國小四年級數學科分數單元教學(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雅惠(2015)。交互教學法融入國小五年級少年小說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6,31-61。
    楊慧珍(2012)。運用概念圖策略於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廖長彥、張菀真、陳秉成、陳德懷(2016)。興趣驅動之提問式主題閱讀模式發展與評估。教育學報,44(2),1-25。
    網奕資訊(2008)IRS互動教學即時反饋系統研習講義。取自www.hres.chc.edu.tw/eclass/eclassweb/970220/irs.doc
    廖唐徹(2007)。互動式教學系統於國小高年級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潘世尊(2016)。以PIRLS閱讀理解歷程為基礎之「提問」策略教學。弘光學報,78,147-167。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欣晏(2015)。翻轉教學運用於高職會計學對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劉怡琪(2014)。運用英語繪本教學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童環境覺知與學習興趣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映孜(2012)。以數位說故事教學法融入新加坡小學道德教育課之 課程設計、發展與評鑑(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蔡華華、張雅萍(2007)。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領導行為為干擾變數。中華管理學報,8(4),1-18。
    鄭順源(2012)。IRS即時反饋系統應用在高雄市國三數學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詩妤(2013)。基於提問式註記策略之行動學習模式 : 以西洋建築史課程活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鄭圓鈴(2013)。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臺北市: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蔡睿瑜(2017)。提問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提升閱讀理解及閱讀態度之研究。教育研究論壇,8(1),189-215。
    潘慧玉(2013)。自我提問策略科學閱讀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閱讀提問表現、閱讀理解與閱讀態度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潘麗珠(2009)。閱讀的策略。臺北市:商周出版社。
    蕭文婷(2016)。白話文閱讀教學之實證研究以建構式提問法進行。臺北市:秀威經典。
    賴怡君(2012)。母語與非母語英語授課教師的提問與言語回饋類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蕭武治(2015)。開放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室之實踐:提問策略之角色。屏東大學科學教育,1,2-24。
    鍾宜君(2015)。教育戲劇融入閱讀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與閱讀行為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
    魏伶茵(2012)。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簡均倪(2014)。運用台灣科學教育館常設展的鷹架式問題導向學習對中學生學習店學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簡敏惠(2013)。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學習國語之影響(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顏詩穎(2015)。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國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魏聰祺(2015)。善用「提問」引導教學三例。語文教育論壇,5,1-6。
    羅文璟(2009)。探究教學之學習興趣量表的發展與評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婉珍(2015)。提問策略融入閱讀教學對幼兒閱讀理解與口語表達能力之影響(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蘇麗文(2012)。以探究歷程進行國小二年級數學圖畫書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份
    Barrows, H. S., & Tamblyn, R. M. (1980).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 New York: Springer.
    Bentley, D., & Watts, M.. (1992). Communi-cating in school science.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Dole, J. A., Duffy, G. G., & Pearson, P. D. (1991). Moving from the old the new: research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 239-264.
    Fordham, N. W. (2006). Crafting questions that address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content reading.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49(5), 390-396.
    Forman, E. A., & Cazden, C. B. (1985). Exploring Vygotskian perspectives in education:The cognitive value of peer interaction. In James V. Wertsch(Eds. ),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Vygotskian perspectiv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oodenough, F. L. (1950). "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194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63, 291-301.
    Goodman, K. (1967). Reading: A psychological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6, 35-126.
    Lemann, N. (2000). The Big Test. New York, NY: Farrar, Strauss, and Giroux.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 (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2), 117-175.
    Pearson, P. D., & Johnson, D. D. (1978).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hillips, P., & Scltics, B. (1991). Optimal Inference in co integrated systems. Econometrics, 59, 283-306.
    Pintrich, P. R. & De 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Academic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33-40.
    Prado, L., & Plourde, L. A. (2011). Increa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the Explicit Teaching of Reading Strategies: Is There a Difference among the Gender? Reading Improvement, 48(1), 32-43.
    Pressley, M., Goodchild, M,. Fleet, J., Zajchowski, R., & Evans, E. D. (1989). The challenges of classroom strategy instruc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9, 301-342.
    Robinson, F. P. (1970). Effective study(4th ed). New York, New York: Harper & Row.
    Rogoff, B. (1990). Apprenticeship in think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social contex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Edited by M. Cole, V. John-Stiener, Scribner, S. and E. Souberma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heatley, G. (1991). Constuctivist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learning. Science Education, 75(1), 9-12.
    Woolfolk, A. E. (2013). Educational Psychology(12th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