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惠圓
Huei-Yuan Lee
論文名稱: 政府政策對推動歷史街區活化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funded projects in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 districts
指導教授: 王惠君
Huey-Jiun Wang
口試委員: 彭雲宏
none
黃志弘
none
蔡厚男
none
杜功仁
none
邱奕旭
none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歷史街區活化政府補助計畫都市保存
外文關鍵詞: Historic district, Revitalization, Government-funded project, Urban conserv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762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歷史街區累積了過往的記憶與經驗,是城鎮發展過程的具體見證。近年來,隨著在地化風潮的推演,歷史街區的保存已漸漸受到政府與民眾的重視。隨著保存論述的發展與改變,古蹟與歷史建築保存的方式,也不再只是『古董式』的凍結保存,而是藉由導入各種活化模式來推展。另一方面,政府有鑑於台灣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我們所居住的城市特色,卻隨著建築而逐漸消失,因而開始推行城鄉新風貌改造運動,希望能改善生活環境,並活化地方文化產業,帶動觀光遊憩。據此,台灣近年來有不同部門,雖然不是以歷史保存為主要目的,但從不同的方向對歷史街區進行實質補助。本研究即探討這種來自不同部門、不同目的之補助方式對歷史街區保存與活化之成效。
    本研究主要係以歷史街區的活化為分析對象,首先透過文獻回顧,彙集整合歷史街區活化理念與推動策略方式的經驗,同時選定南部較具代表性的旗山鎮的中山路老街、新化鎮中正路老街以及台南市五條港區的神農街作為實證對象。藉由現況與問卷調查,瞭解歷史街區活化的過程、現況與課題,檢討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對於歷史街區改造的空間變遷與成效。調查結果得知這種柔性之補助方式不以強制的方式,在居民尚未對歷史保存完全理解與同意之前,的確可收到一定之成效。這樣在都市保存的補助替選方案,應可對歷史背景與社會狀況類似的其他快速發展都市中之歷史保存政策有所幫助。


    Historic districts have accumulated the memories and experience of their localities, and serve as a testament to pas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trend of continuing localization, historic districts have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lso, the concept of preservation has been changed. The historic buildings need not only be protected as antiques, but also to be revitalized through various kinds of schemes.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progress of the econom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ities 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has started a movement to modify and renew the towns, expecting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to vitalize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 enhance the tourism industry. For this reason, different ministries of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have been funding projects to financially aid local tow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government-funded project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through different departments, in preserving and revitalizing historic districts.
    This study mainly analyzes the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 districts. Firstly,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it integrates the strategies and experience of revitalizing the historic districts. In the meantime, this study takes three old streets in southern Taiwan; Chi-shan old Street, Sin-hua old Street, and Shen-nong Street; as a studying exam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 hope to comprehend the reformative process of the historic districts, as well as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We also examine the transi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revitalization works of historic districts under the government-funded projec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although these projects did not aim for conservation, they, indeed, were of great help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 districts, in remodeling public space, and in providing a base for future development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se experiences can serve as an example of governmental aid for those cities which have a similar historic background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y also give reference to those cities that, although failed to preserve their historic districts due to rapid development, still have a chance for urban conservation and reinvigoration.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內容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歷史街區保存理念與發展 6 ㄧ、歷史街區的定義 6 二、歷史街區保存理念與展 7 第二節 國外歷史街區保存與活化經驗 10 一、日本妻籠宿保存與活化經驗 10 二、新加坡中國城保存與活化經驗 12 第三節 歷史街區活化與文化資產保存政策 15 ㄧ、大中華意識建構下的保存政策 15 二、鄉土運動與文化建設推行下的保存政策 16 三、以地方為主體的保存政策 16 四、在地文化風潮影響下的保存政策 17 第四節 政府政策與歷史街區活化 19 一、文建會社區營造政策 19 二、營建署創造城鄉新風貌政策 23 三、經濟部商業司形象商圈輔導計畫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1 第一節 問卷設計 31 一、問卷格式 31 二、測量尺度類型 32 三、量表尺度的選擇 32 四、問卷內容研擬 33 第二節 調查方法設計 36 一、問卷調查 36 二、深度訪談 36 第三節 分析方法設計 37 一、敘述性統計分析 37 二、推論性統計分析 37 第四章 實證分析 38 第一節 旗山老街活化與推動歷程 38 一、旗山老街發展緣起 38 二、旗山老街的人文特色與產業 40 三、旗山老街的城鄉新風貌改造計畫 42 四、旗山老街形象商圈輔導計畫 43 五、政府與民間團體訪談 46 六、居民與遊客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48 七、政府政策推動之影響 52 第二節 新化老街活化與推動歷程 55 一、新化老街的發展緣起 55 二、新化老街的人文特色與產業 57 三、新化老街的社區營造工作 59 四、新化老街的城鄉新風貌改造計畫 61 五、新化老街的形象商圈輔導計畫 62 六、居民與遊客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64 七、政府政策推動之影響 69 第三節 台南市五條港區神農街活化與推動歷程 71 一、神農街的發展緣起 72 二、神農街的人文特色與產業 78 三、神農街的社區營造工作 82 四、神農街的城鄉風貌改造計畫 83 五、政府與民間團體訪談 84 六、居民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86 七、政府政策推動之影響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2 一、結論 92 二、後續研究建議 93 參考文獻 96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3 圖2-1 城鄉鄉風貌發展架構 25 圖2-2 商店街發展政策概念圖 29 圖4-1-1 旗山老街街廓圖 40 圖4-1-2 整修前街屋景觀 42 圖4-1-3 整修後街屋景觀 43 圖4-1-4 整修後街屋景觀 43 圖4-1-5 街區道路鋪面 43 圖4-1-6 街區道路鋪面 43 圖4-1-7 等待修復的旗山小火車站 43 圖4-1-8 修復中的旗山小火車站 43 圖4-1-9 旗山老街形象商圈入口意象 45 圖4-1-10 導覽設施—遊憩據點標示牌 45 圖4-1-11 導覽設施—指示牌 45 圖4-1-12 導覽設施—遊憩據點指示牌 45 圖4-1-13 商圈活動—美食評鑑比賽 45 圖4-1-14 商圈活動—鐵馬奇兵競技賽 45 圖4-2-1 新化老街街廓圖 57 圖4-2-2 新化老街花崗石道路鋪面 60 圖4-2-3 爭議後改回瀝青道路鋪面 60 圖4-2-4 銅製立面門牌 61 圖4-2-5 暢通無阻的騎樓 61 圖4-2-6 騎樓鋪面 62 圖4-2-7 人行道上的車阻 62 圖4-2-8 新化老街夜景 62 圖4-2-9 街區凌亂的招牌 63 圖4-2-10 街區招牌更新後 63 圖4-2-11 街區的新招牌 63 圖4-2-12 街區更新後的招牌與蟋蟀造型路燈 63 圖4-2-13 街區蟋蟀造型路燈 63 圖4-3-1 神農街街廓圖 72 圖4-3-2 神農街街屋現況 78 圖4-3-3 街區內的餐飲空間 78 圖4-3-4 具有涵義的道路鋪面 78 圖4-3-5 神農街口附近的海安路街道藝術景觀 78 圖4-3-6 神農街口附近的海安路街道藝術景觀 78 圖4-3-7 神農街區現況 79 圖4-3-8 神農街街屋型式 79 圖4-3-9 進駐街區的藝術工作室—五七藝術工作室 81 圖4-3-10 進駐街區的藝術工作室—黑蝸牛工作室 81 圖4-3-11 「咱來做十六歲」活動 83 圖4-3-12 「咱來做十六歲」活動—體驗苦力扛米 83 表目錄 表4-1-1 形象商圈促進會所舉辦的活動與內容 44 表4-1-2 旗山老街政府各單位補助計畫一覽表 45 表4-1-3 政府部門訪談分析 46 表4-1-4 民間團體訪談分析 47 表4-1-5 旗山老街居民基本屬性之次數分配表 49 表4-1-6 旗山老街居民對老街活化計劃同意度分析 50 表4-1-7 旗山老街遊客基本屬性之次數分配表 51 表4-1-8 旗山老街遊客對老街活化計畫重要度與滿意度分析 52 表4-2-1 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活動一覽表 61 表4-2-2 新化老街政府部門各單位補助計畫一覽表 63 表4-2-3 新化老街居民基本屬性之次數分配表 65 表4-2-4 新化老街居民對老街活化計劃同意度分析表 66 表4-2-5 新化老街遊客基本屬性之次數分配表 67 表4-2-6 新化老街遊客對老街活化計畫滿意度分析 68 表4-3-1 神農街政府補助相關計畫一覽表 84 表4-3-2 政府與民間團體訪談分析 85 表4-3-3 神農街居民基本屬性之次數分配表 87 表4-3-4 神農街居民對老街活化計劃同意度分析表 88 表4-3-5 居民不同年齡與同意度交叉分析表 89 表4-3-6 居民不同教育程度與同意度交叉分析表 89

    參考文獻
    期刊
    1.王惠君,(2008),「文化資產保存制度中聚落調查之定位與內涵探析—以日本妻龍宿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報第4期,第63-72頁。
    2.王惠君,(2001),「從世界文化資產思潮回顧台灣在修復上面臨之課題」,2001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年會,第107-109頁。
    3.王惠君,(1997),「東京的歷史環境保存」,空間,第93期,第81-88頁。
    4.王瓊足,(2000),「沿山鄉街的發展—以旗山鎮為例」,台灣人文,第4號,第217-226頁。
    5.朱國光、何黎明、王怡民、賴佳淳,(2003),「台灣地區形象商圈與商店街整體效益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5卷,第2期,第27-48頁。
    6.林志成,(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省思」,社教資料雜誌,第241期,第8-9頁。
    7.林志宏,(2004),「歷史建築與都市發展—巴黎聖安東尼傳統街區之保護」,建築師,第353期,第 91-95頁。
    8.林雅靜,(2004)「美國紐約中央車站的前世今生—談舊車站的再利用」,建築,第353期,第80-87頁。
    9.空間雜誌編輯部,(2001),「台灣古蹟保存活化再利用發展模式的新契機」,空間,第139期,第 53-59頁。
    10.空間雜誌編輯部,(1998),「台灣古蹟保存的實踐課題-古蹟保存之困境與出路研討座談會紀錄(下) 」,空間,第110期,第 74-79頁。
    11.孫全文,(2004),「歷史定位-再論歷史建築之再利用」,空間,第146期,第 7-10頁。
    12.莫皓帆,(2000),「旗山鎮聚落空間景觀的變化」,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0卷第6期,第93-125頁。
    13.許育典、李惠圓(2003),「私有古蹟保存與文化資產保護法治的檢討」,成大法學,第5期,第25-84頁
    14.許育典、李惠圓(2006),「多元文化下建築文化資產保存的建構」,台灣土地研究,第9卷,第2期,第75-96頁
    15.許惇純,(1999),「城市古建築資產的保存與再利用政策-法國Dijon的保存區案例」,西洋史集刊,第9期,第 313-346頁。
    16.陳其南,(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第241期,第6-7頁。
    17.黃世孟、潘峙良,(2003),「台灣城鄉新風貌之營造與期許」,建築師,3月號,第104-107頁。
    18.葉乃齊,(1995),「台灣古蹟保存運動的過去與未來」,台灣史料研究,第6期,第169-185頁。
    19.張家甄,(2004),「臺灣古蹟及歷史建築再利用之探討」,建築師,第353期,第 70-79頁。
    20.傅朝卿,(2003),「臺灣古蹟與歷史建築保存修護與再利用的困境與期待」,建築師,第69期,第 42-49頁。
    21.傅朝卿、陳邁主持、林惠文整理,(1998),「舊建築再利用與建築教育座談會(1) 」,建築師,第277期,第 102-106頁。
    22.傅朝卿主持、仲倍瑩整理,(1998),「舊建築再利用與建築教育座談會(2)」,建築師,第277期,第 107-111頁。
    23.傅朝卿,(1993),「老建築的第二春-談台灣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再利用之契機與問題」,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第19卷11期,第 93-99頁。
    24.劉淑惠、淺見泰司,(2001),「台南老街之居民環境意識調查研究」,農業經營管理,第7期,第 89-109頁。
    25.劉可強,(1998),「古蹟再使用與社區營造」,空間,第109期,第 70-71頁。
    26.劉立偉,(2008),「社區營造的反思:城鄉差異的考量、都市發展的觀點、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討」,都市與計劃,第4期,第313-338頁。
    27.鍾騰,(2003),「新化老街老而美」,南瀛文獻,第2輯,第42-44頁。
    28.戴基錫,(2001),「新化老街文資保衛愈戰愈勇」,文化視窗,第31期,第48-51頁。
    29.蘇麗瓊、田基武,(2004),「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與社區營造條例的介紹」,社區發展季刊,第107期,第5-14頁。
    30.嚴秀峰,(1998),「私有古蹟保存與歷史尊嚴」,空間,第109期,第 66-69頁。

    論文及專書
    1.內政部營建署,(2001),創造台灣城鄉風貌操作手冊。
    2.方雅玳,(2003),府城開隆宮拜契與做十歲儀式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3.王世明,(2007),「歷史脈絡下藝術植入的場域實驗—從台南市民權路「藝術建醮」與海安路「街道美術館」探究藝術進入歷史街區的影響與意義」,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4.王明蘅,(1996),新化鎮老街再發展—基礎資料建立,財團法人成大發展基金會。
    5.石志偉,(2002),「傳統街屋空間使用特性之研究-以台南市神農街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6.呂順安,(1994),台南市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7.李惠圓,(2003),「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法律分析—以私有文化建築保存為核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吳進喜、施添福,(1997),高雄縣聚落發展史,高雄縣文獻叢書系列5。
    9.吳秉聲,(1997),「ㄧ個港道變遷下的空間研究—以台灣(台南)府城五條港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林華苑,(2001),「古蹟保存政策與再利用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11.林婷怡,(2003),「鄉村地區形象商圈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北縣坪林鄉為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研究所。
    12.林慧雯,(2003),「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之研究-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林純玉,(2005),「旗山鎮居民觀光發展認知及參與態度之探討」,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14.林華苑,(2002),「古蹟保存政策與再利用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15.周菊香,(1992),府城今昔,台南市政府。
    16.范勝雄,(1998),府城西城故事,府城叢談:府城文獻研究(1),台南市政府。
    17.柯俊成,(1997),「台南(府城)大街空間變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高盟智,(2007),「歷史環境規劃與建物改建之研究—以台南市五條港區域老古石街街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9.夏鑄九等編著(1992),「古市街與傳統聚落保存方式之研究」,文建會。
    20.高雄縣政府,(1999),旗山鎮誌。
    21.郭偉琪,(2002),「鄉村型形象商圈實質環境再造影響因子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22.連森裕,(2003),「社區營造規劃之視覺形象設計研究--以竹南中港老街再造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
    23.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遠足文化。
    24.梁朝勝,(1998),「政府輔導開發鄉村地區形象商圈問題之研究—以角板山形象商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5.新化鎮公所,(2005),新化鎮誌,第457-461頁。
    26.黃元宏,(2003),「都市設計規範應用於城鄉觀光遊憩發展之初探- 以台南縣新化鎮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27.黃德生,(2004),「台南縣下營鄉廟前大街執行「創造城鄉新風貌計劃」之成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8.黃鈺婷,(2007),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與地方認同—以台南縣新化鎮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9.黃璽恩,(1999),「台南市歷史街區保存與再發展之研究-以水仙公所在街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30.詹志宏,(1999),「新化老街保存論述形成過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31.鄧博文,(2006),「都市設計遠景與機制的演變—以台南市海安路的危機與轉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32.傅朝卿,(2001),臺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臺灣建築文化出版。
    33.楊敏芝,(2001),「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
    34.塗芳岳,(2004),「歷史街區保存規範之研究—以大稻埕及鹿港保存區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5.盧紀邦,(2005),「從生活環境博物館觀點與地區組織運作探討台南市五條港歷史區域之再生—以台南市五條港發展協會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36.羅敏儀,(2003),「台灣老街發展之社會經濟分析--以北台灣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書籍與期刊
    1.Arefi, M (2004)An asset-based approach to policymaking revisting the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neighborhood change in Cincinnati’s west end. Cities 21(6), pp.491-500.
    2.Butler , R and Airey, D (2003)The core of heritage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30(1), pp.238-254.
    3.Caffyn,A and Lutz, J (1999)Developing the heritage tourism product in multi-ethnic c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20, pp.213-221.
    4.Doratli,N ,Hoskara,S O and Fasli,M (2004) An analytical methodology for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in historic urban quarters : a case study of the Walled City of Nicosia , North Cyprus. Cities 24(4), pp.329-348.
    5.Feilden, B M(2003)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3 Edition, Architectural Press.
    6.Hampton, M P (2005) Heritage, Local Commun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2(3), pp.735-759.
    7.Irit, A C(2005)Synergy between urban planning, conservation of the cultural built heritage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the old urban center – the case of Tel Aviv. Land Use Policy 22, pp.291-300.
    8.Jinnouchi, Y(2007)Building a sustainable community : historic cities in Japan’s capital reg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Housing Science 31(2), pp.119-127.
    9.Kocabas, Arzu(2006)Urban conservation in Istanbul : evaluation and reconceptualisation. Habitat International 30, pp.107-126.
    10.Lee, S L (1996) Urban conservation policy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ities 13(6), pp.399-409.
    11.Li, Y (2003)Heritage tourism :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chang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4(3), pp.247-261.
    12.Litvin, S W(2005)Streetscape improvements in a historic tourist city a second visit to King Street,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Tourism Management 26, pp.421-429.
    13.Orbasli, A(2000)Tourist in historic towns, urban conservation and heritage management. New York: E & FN Spon.
    14.Ryan, R L(2006)Comparing the attitudes of local residents, planners, and developers about preserving rural character in New England.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75 , 5-22
    15.Teo, P and Huang, S (1995)Tourism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Singapor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2(3), 589-615.
    16.Tiesdell, S(1995)Tension between revita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 Nottingham’s Lace Market. Cities 12(4),231-241.
    17. Wang, H-J and Lee, H-Y (2008)How government-funded projects have revitalized historic streetscape—Two cases in Taiwan, Cities 25(8), 197-206.
    18.Yeoh, B S A and Huang, S(1996)The conservation—redevelopment dilemma in Singapore : The case of the Kampong Glam historic district. Cities 13(6), 411-422.
    19.Zielenbach, S(2000)The Art of Revitalization, 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