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玉書
Yu-Shu Lin
論文名稱: 教學活動相關之著作財產權限制
Exceptions to Copyrigh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指導教授: 陳曉慧
Hsiao-Hui Chen
口試委員: 王怡蘋
I-Ping Wang
陳皓芸
Hao-Yun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科技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3
中文關鍵詞: 著作財產權限制合理使用教學活動授課引用教育
外文關鍵詞: Limitations and Exceptions to Copyright, Tea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194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學活動,為了多元性和提升學習效果,常需要利用他人的著作。為此,著作權法設有第46條第1項為學校授課需要之重製、第47條第3項為教育目的之公開播送以及第52條為教學之引用等權利限制規定。本研究探討各該規定之定義與要件。採文獻分析法,就法規及其立法理由、智慧財產局函釋、法院實務判決、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以及修法草案等相關文獻,進行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論發現,首先,就行為主體而言,第46條第1項以及第47條第3項,不應以教師身份、非營利教育機構者為限,而應著重在,該利用他人著作之教學活動,係為學校或教育機構作成。第52條,主張者身分亦不須設限,使一般人亦得主張教學之引用。
    其次,就目的而言,第46條第1項學校授課、以及第52條教學之目的,不應排除營利、或限制以課堂現場為限;而應衡量該教學活動,對社會公共利益或國家文化之助益,進行判斷。第47條第3項之教育目的,不應侷限於課堂上利用;亦不應僅以教學、授課為限;建議應考量該活動之核心,是否能發展學生之潛能、生活準備、以及公民培養等,營利性活動如有助於此核心利益,亦可該當本條之教育目的。
    第三,利用方式上,如第52條引用,不限制須自為創作和具創作性,即得解決老師以公開傳輸方式利用他人著作,進行教學之預習、複習,無法適用第46條第1項之問題。而著作權法第47條第3項限於公開播送,今學校利用他人著作製作語言教材,透過廣播系統公開播送,供學生學習之用,涉及之重製行為,需另主張第52條,但必須以第52條之教學引用,不以現場教學活動為限。
    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發現,對智慧財產局今年(2016)第四版草案,提出修正建議。


    It is necessary to use others work to enhance learning effect and gain diversity in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s for the above needs, related regulations are set down under Articles 46(1), 47(3), and 52 of the Taiwan Copyright Act. Therefore, this study would investigate the definitions and requirements as stated under these three Articles.
    This research was focu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rried out by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regulations, legislative causes, 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s explanation, journal articles, dissertations, and practical judgments and amendments of the Taiwan Copyright Act.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a subject as described in Articles 46(1) and 47(3) needs not to be a teacher, nor should it be a non-profi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Yet, when the right of using others work is intended to be focused at schools 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t should be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urposes. Then, Article 52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any subject regardless of their identity or career.
    In addition, the purposes of Articles 46(1) and 52, should measure whether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could help to reconcile the social and public interest or national culture, but shall not exclude profit making or on-sit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Article 47(3),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classroom use; neither should it be restrained in any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s recommended this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ther core activities which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etc. If profit-making activities can contribute to this core benefit, it can then meet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under this Article.
    Moreo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52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self-creation and creativity. This can then settle the problem that may be originally caused by the mean of public transmission of others work when engaged in the preparation and reviewing in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could not be solved by Article 46(1). The application of Article 47(3) is only limited to public broadcasting. However, using others work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by means of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y a broadcasting system, to supply to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this reproducing behavior shall subject to the claims as stated under Article 52, of which shall not be limited to on-site teaching activities.
    To sum up,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would like to propose for specific amend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e Taiwan Copyright Act (2016), which is released by 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研究問題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為教學之引用 4 第一節 立法理由 4 第二節 要件 7 第一項 引用 7 第二項 行為主體 11 第三項 為教學之正當目的 13 第四項 為教學正當目的所必要 17 第五項 在合理範圍內 19 第六項 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26 第三節 小結 31 第三章 為學校授課需要之重製 35 第一節 立法理由 35 第二節 要件 36 第一項 行為主體 36 第二項 為學校授課需要之目的 43 第三項 在合理範圍內 44 第四項 利用方式、適用範圍 45 第三節 小結 50 第四章 為教育目的之公開播送 53 第一節 立法理由 53 第二節 要件 53 第一項 行為主體 54 第二項 教育目的 55 第三項 在合理範圍內 57 第四項 利用方式、適用範圍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各著作財產權限制之比較 59 第二節 對智慧財產局第四稿修法草案之建議 63 第一項 行為主體 64 第二項 目的 65 第三項 目的之必要性 66 第四項 利用方式 68 參考文獻 70

    一、中文文獻(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一)書籍
    1.WIPO(著),劉波林譯(2002)。《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附英文文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簡體字版)。
    2.王怡蘋(2011)。〈論著作權法第65條第2項與其他各條之關係〉,收於:黃銘傑(等編),《著作權合理使用規範之現在與未來》,頁205-221。台北:元照。
    3.立法院秘書處(編)(1993)。《著作權法修正案(上),法律案專輯》。台北:立法院秘書處。
    4.林洲富(2015)。《著作權法—案例式》,九版。台北:五南圖書。
    5.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2012)。《我國著作權合理使用實務見解之研究期末報告書》,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6.章忠信(2015)。《著作權法逐條釋義》,四版。台北:五南圖書。
    7.黃怡騰等(2001)。《著作權法第六十五條第二項四款衡量標準之研究》。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8.楊國賜(等編)(2010)。《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際整合導向》。台北:學富。
    9.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7)。《校園著作權百寶箱》。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0.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4)。《歷年著作權法規彙編專輯》。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1.趙晉枚、蔡坤財、周慧芳、謝銘洋、張凱娜、秦建譜(2012)。《智慧財產權入門》,九版。台北:元照。
    12.蔡惠如(2007)。《著作權之未來展望—論合理使用之價值創新》。台北:元照。
    13.蕭雄淋(1996)。《著作權裁判彙編(二)下冊》。台北:內政部。
    14.蕭雄淋(2015)。《著作權法論》,八版。台北:五南圖書。
    15.蕭雄淋、幸秋妙、嚴裕欽(2009)。《國際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立法趨勢之研究期末報告》。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6.羅明通(2014)。《著作權法論II》,八版。台北: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二)期刊論文
    1.張懿云(1996)。〈「引述權」之研究〉,《輔仁法學》,第18期,頁223-249。
    2.蕭雄淋(2010)。〈著作權法第65條之修法芻議〉,《智慧財產權月刊》,143期,頁5-30。
    3.嚴裕欽(2008)。〈司法機關就著作權法合理使用四款法定判斷基準審查原則之探討〉,《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16期,頁75-106。
    (三)學位論文
    1.何宇軒(2012)。《著作財產權限制之研究—以新聞報導對著作之使用為中心》,國立台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
    2.張又文(2013)。《著作權法上引用合理使用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3.黃怡騰(1996)。《著作權法上合理使用原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四)網路文獻
    1.日本最高裁判例。《最判昭55年•3月•28日判時967号45頁》。載於:http://www.courts.go.jp/app/hanrei_jp/detail2?id=53283。
    2.立法院(1992)。《立法院公報第81卷第36期院會記錄》。載於: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D9201316。
    3.吳清山(2009)。〈校慶活動兼顧創意與教育意義〉,收於:康宗虎(等著),《教育的力量》,頁50-54。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載於:http://tiec.creatidea.com.tw/Uploads/Publish/StudyBook/21023.pdf。
    4.徐明珠(2006)。《校慶活動之教育功能與意義》。載於: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C-095-087.htm。
    5.國立國會圖書館。《日本法令索引--著作権法(明治32年3月4日法律第39号)》。載於: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88011/61。
    6.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何謂業界專家?》。載於:https://www.iaci.nkfust.edu.tw/Industry/CP.aspx?s=41&n=60
    7.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0)。《現行日本著作權法條文及1995年以後歷次修正內容》。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332830&ctNode=7015&mp=1。
    8.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2)。《著作權修法諮詢小組101年第21次會議紀錄》。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332755&ctNode=7010&mp=1。
    9.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2)。《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101年第2次著審會會議紀錄》。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332770&ctNode=6998&mp=1。
    10.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2)。《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101年第2次著審會會議紀錄—章忠信委員書面意見》。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332770&ctNode=6998&mp=1。
    1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2)。《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101年第2次著審會會議紀錄—蕭雄淋、葉奇鑫委員回覆意見》。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332770&ctNode=6998&mp=1。
    12.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2)。《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101年第2次著審會會議紀錄—賴文智律師回覆意見》。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332770&ctNode=6998&mp=1。
    13.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2)。《經濟部智慧財產局101年第22次著作權修法諮詢會議資料》。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332756&ctNode=7010&mp=1。
    14.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3)。《伯恩公約中文譯文》。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207127&ctNode=6782&mp=1。
    15.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4)。《3-1教育目的合理使用調整-(1)學校授課教育目的合理使用之檢討》。載於:http://www.tipo.gov.tw/ct.asp?xItem=515504&ctNode=7643&mp=1。
    16.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5)。《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中文譯文》。載於: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207126&ctNode=6782&mp=1。
    17.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6)。《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第四稿,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總說明》。載於:https://www.tipo.gov.tw/public/data/641317212171.pdf。
    二、英文文獻
    1.BERGMANN, J. & SAMS, A., FLIPPED LEARNING:GATEWAY TO STUDENT ENGAGEMENT(2014).
    2.PAUL GOLDSTEIN & P. BERNT HUGENHOLTZ,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PRINCIPLES §11.4.1. (2013).
    3.SAM RICKETSON & JANE GINSBURG,INTERNATIONAL COPYRIGHT AND NEIGHBOURING RIGHTS: 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BEYOND (2006).
    4.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GUIDE TO THE 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PARIS ACT,1971) (1978) .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