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韻如
Yun-Ju Chen
論文名稱: 兩岸軍事對峙下馬祖南竿海防據點軍事空間之調查與研究
The Study of Offshore Defense Post at Nangan, Matsu, in period of military confron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指導教授: 王惠君
Huey-Jiun Wang
口試委員: 邱奕旭
I-Hsu Chiu
李如儀
Ru-Yi 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6
中文關鍵詞: 馬祖南竿軍事地景海防據點軍事工事
外文關鍵詞: Matsu, Nangan, military critical post, offshore defense point, defensive works.
相關次數: 點閱:222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民國38年之後,兩岸因內戰的延伸而分割,馬祖因而長期維持著高度緊繃之軍事對峙,遂由原先的漁村轉變為軍事重地,與金門共同被喻為「臺灣島向外伸出的兩個鐵拳」,守護著台灣門戶,經歷了身為戰地前線的輝煌時期。而後,因全球傳統戰術的改變、兩岸關係的解凍與民國83年正式戒嚴,以及國防部「精實案」與「精進案」政策的影響,海防駐軍漸次裁撤,導致了馬祖軍事工事的閒置,面臨著即將坍塌毀損的命運。直到民國88年經行政院核定馬祖為「國家風景特定區」,這些堅固的軍事堡壘搖身一變成為馬祖觀光發展的新契機。
本研究以文獻彙集、訪談、田野調查及資料交叉比對等方式,以了解馬祖南竿海防據點之時代背景、軍事組織與架構、戰略特性、戰備經營、工事發展及空間特色,並嘗試歸納分析及釐清問題,進而探討各海防據點之地理環境、據點編制及使用狀況等因子對於海防據點的分佈、工事構築、空間配置與特性的影響。


As China and Taiwan were divided with civil war after 1949, Matsu transformed itself into a military critical point from a fishing village due to military confrontation with mainland China. Both Kinmen and Matsu played the role of two iron fists extending from Taiwan and safeguarded Taiwan. Afterwar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wo military streamline plans were conducted. With an approval of Executive Yuan in 1999, Matsu evolved to be one of “National Scenic Area” out of a military fortress as a result.
Based upon the relatives, interview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ross checks, the study will first analyze and clarify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offshore defense post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military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strategic posture, combat readiness, evolvement of defensive works and local features, and then figure out how the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 environments, organization/facilities, operational status brought impacts upon attribution of defense points, buildup of defensive works, allocation and features of space.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謝誌 章節目錄 圖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2 研究範圍與內容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1-4 文獻回顧 第二章 馬祖環境背景與歷史沿革 2-1 地理環境概述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勢 2-1.3 地質 2-2 馬祖歷史發展沿革 2-2.1 魏晉六朝及宋元時期 2-2.2 明代時期 2-2.3 清代時期 2-2.4 民國初年至今 2-3 馬祖軍事發展變遷 2-3.1 戰備開發初期階段(民國36~44年) 2-3.2 戰地政務實驗時期(民國45~81年) 2-3.3 加強武器階段(民國81年至今) 第三章 兩岸軍事對峙下之馬祖駐防 3-1 馬祖戰地組織與編制 3-1.1 馬祖防衛司令部簡史 3-1.2 馬祖防衛司令部組織架構 3-2 馬祖戰略價值與作戰配置 3-2.1 戰略價值 3-2.2 作戰配置 3-2.3 馬祖駐軍戰備經營 3-2.4 馬祖駐軍戰備任務 3-3 南竿軍事組織架構與海防據點兵力編制 3-3.1 南竿軍事組織架構 3-3.2 海防據點兵力編制 3-4 馬祖軍事工事發展 3-4.1 工事構築淵源 3-4.2 工事構築特色 3-4.3 據點工程設計與製圖 3-4.4 材料與工法 3-4.5 坑道挖掘 第四章 南竿海防據點之軍事空間 4-1 警戒區域 4-1.1 軌條砦 4-1.2 刺絲網與螺旋樁 4-1.3 瓊麻及玻璃刀山 4-1.4 海岸雷區 4-1.5 哨堡 4-2 戰鬥區域 4-2.1 砲堡 4-2.2 機槍堡 4-2.3 彈藥庫及置彈座 4-2.4 軍械室 4-2.5 砲陣地 4-2.6 機槍陣地 4-2.7 坑道 4-2.8 戰備壕溝 4-2.9 人員掩體 4-3 官兵生活區域 4-3.1 政戰點 4-3.2 廚房 4-3.3 寢室 4-3.4 衛浴空間 4-3.5 庫房 第五章 南竿海防據點特色分析 5-1 調查前置作業 5-1.1 海防據點分類架構 5-1.2 調查表格設計 5-2 海防據點調查 5-2.1 調查結果與分析 5-2.2 調查結果彙整表 第六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6-1 結論 6-2 後續研究與建議 附錄 附錄一、南竿海防據點調查表與空間配置圖 附錄二、訪談紀錄 附錄三、參考書目

(一)專書
1. 李仕德,2006,《馬祖文化系列叢書--追尋明清時期的海上馬祖》,連江縣政府。
2. 李世琇,1999,《馬祖采風錄》,高雄:著者印行。
3.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國軍外島地區戒嚴與戰地政務紀實(上、下兩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4. 黃振良、董群廉,2007,《和平的代價--金門戰地史蹟》,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5. 林金炎,1991,《馬祖列島記》,板橋:著者印行。
6. 林金炎,1994,《馬祖列島記-續篇》,板橋:著者印行。
7. 陳春梅,2005,《煙硝下的教化記憶》,連江縣政府。
8. 鄭有諒,2009,《馬祖文化系列叢書--遺留馬祖戰地中的精神標語》,連江縣政府。
9. 劉增泉,2000,《找回失落的記憶--陸軍第七十四軍與馬祖》,連江縣社會教育館。
10. 馬祖日報社,2001,《時光隧道•珍藏馬祖—馬祖日報四十四年新聞選集》,馬祖日報社。
11. 連江縣社會教育館,1996,《時空寄情--連江縣老照片徵集專輯》,連江縣社會教育館。
12. 淡江大學篆修,2003《連江縣誌》,連江縣政府。

(二)期刊、論文
1. 李常生,2008,《金門馬祖規劃爭取世界遺產的可能性分析》,台北中和。
2. 黃凱瑞,2008,《地方認同的力量—以馬祖北竿文化地景圖為討論核心》,碩士論文,華梵大學建築學系。
3. 宋奕佳,1998,《邊陲地區之社會-空間轉化研究 : 後軍管時期馬祖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4. 李元宏,1998,《軍事化的空間控制 : 戰地政務時期馬祖地區之個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5. 陳茂偉,2007,《馬祖閒置營區再利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
6. 楊雅心,2004,《馬祖地區地名的意涵--一個關於環境識覺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三)計畫報告書
1. 中國生產力中心,2003,《馬祖地區旅遊資源規劃與整體發展建議及宣導網站建置結案報告》,連江縣政府。
2. 太乙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0,《馬祖風景特定區坑道再利用規劃初步設計工作》,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3. 中國科技大學,2008年,《96年度文化景觀普查計畫》,連江縣政府。
4. 中國科技大學,2009年,《97年度文化景觀普查計畫》,連江縣政府。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