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韋宏
Wei-Hung Chen
論文名稱: 修正KMV模型預測台灣上市上櫃公司違約之有效性研究
The Effectiveness of Forecasting Financial Distress of Taiwan Listed Company with the Modified KMV Model
指導教授: 劉代洋
Day-Yang Liu
口試委員: 安輝
Hui An
曾盛恕
Seng-Su Ts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財務金融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anc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6
中文關鍵詞: 修正KMV模型ROC曲線K-S檢定違約距離Logistic迴歸模型
外文關鍵詞: Logistic Regression, ROC Curve, K-S Test, Distance to Default, Modified KMV Model
相關次數: 點閱:304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歷經美國次貸危機,信用風險管理的監控與衡量顯得特別重要,相較於國外,國內金融機構尚未建立起可信賴的信用風險衡量模型,僅有少數大型銀行建構自身的信用風險模型來進行信用風險的衡量,但目前仍在測試階段,因此本研究以國際常用的信用風險衡量模型-KMV模型為研究主體,試圖找出適合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的信用風險衡量模型。
    KMV模型主要用於預測公司違約的可能性,國內文獻都是使用原始KMV模型的違約點來預測,即違約點為流動負債加上二分之一長期負債,然而以這樣違約點來看,發現從2002年到2010年間的70家違約公司,均未到達此違約點,但是有41家違約公司的流動資產小於流動負債。
    因此本文修正KMV模型,以流動資產小於流動負債,公司就會發生財務危機。本文以70家違約公司和140家正常公司配對資料下,檢視發生違約時點前四季違約距離的變化,並以Logistic迴歸分析,發現以流動資產小於流動負債為違約點的修正KMV模型,對預測台灣上市上櫃違約公司,更能優於以總資產小於流動負債加二分之一長期負債為違約點的原始KMV模型。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after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on’t have the reliable credit risk evaluation model compared to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o far, there are few banks constructing their own risk model to evaluate the credit risk. However they’re still in testing. Therefore, we use the world famous credit risk model-the KMV model as the main part, and try to find the better credit risk evaluation model to fit Taiwan listed company.
    We collect 70 distressed firms in Taiwan from 2002 to 2010. None of these firms meet default points defined by the KMV model. However, we find 41 of distressed firms suffer current assets are lower than current liabilities.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we modify the KMV model by defining the new default point which is current liabilities and once the current assets are smaller than current liabilities, the firms will have distressed problems. Using the data of 70 distressed firms to collocate with 140 normal firms, we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s in the distance to default from four seasons prior to default. According to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we found that forecast ability of the modified KMV model defined by current assets and current liabilitie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KMV model defined by total assets and half long-term liabilities plus current liabilitie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架構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信用風險衡量模型相關文獻 10 第二節 KMV模型與修正KMV模型之相關文獻 1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8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變數定義 18 第二節 KMV模型與修正KMV模型計算 23 第三節 評估修正KMV模型區別能力與預測能力之方式 31 第四節 研究步驟 35 第肆章 實證結果 36 第一節 樣本敘述 36 第二節 K-S 檢定結果 40 第三節 ROC曲線與AUC值結果 43 第四節 Logistic迴歸模型結果 4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4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0 參考文獻 52

    一、 中文部份
    1. 王亭皓,「障礙選擇權與企業財務危機關聯之研究」,義守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96年。
    2. 王雅慧,「以障礙選擇權方法評估公司信用風險」,銘傳大學碩士論文,民
    國94年。
    3. 王瑞銘,「利用分量迴歸法探討KMV信用風險模型:違約點定義之檢討」,
    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7年。
    4. 王麗婷,「KMV模型在台灣金融業財務預警適用性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民國96年。
    5. 李世鴻,「信用風險模型的修正與實證分析」,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5
    年。
    6. 李沃牆、朱竣平,「信用評等、公司違約率與財務危機預測之探討」,真理
    財經學報,第18期,33-70,民國97年。
    7. 李怡玫,「內生化信用風險模型:回復率、違約機率與景氣狀況」,中山大
    學碩士論文,民國99年。
    8. 林郁翎、黃建華,「考慮公司治理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東吳經濟商
    學學報,第64期, 23-56,民國98年。
    9. 余惠芳,「台灣集團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博士論
    文,民國97年。
    10. 沈中華,「KMV危機預測模型應用到台灣必須修正」,經濟日報,10月17
    日,民國93年。
    11. 沈中華、林公韻,「違約機率預測與極端值」,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第13卷,第3期,民國94年。
    12. 吳政樺,「以Merton信用風險模型為基礎之橫斷面探討」,中正大學碩士論
    文,民國96年。
    13. 吳佳欣,「台灣公司財務危機消除之因素探討-多元邏輯斯迴歸模型」,台北
    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8年。
    14. 吳紫菱,「企業償債能力與信用風險關係之研究─KMV模型的再探討」,
    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7年。
    15. 陳乙文、黃鈴羢,「影響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因子之研究」,建國科大學報,
    153-168,民國94年。
    16. 陳昱陵,「違約機率評分模型區別力指標之穩健性」,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96年。
    17. 許光華、李見發、邱國欽、吳佳萍、嚴宗銘,「違約機率、資產相關係數與
    公司規模之研究」,朝陽學報,第14期,民國98年。
    18. 許燕玲,「KMV法適合估計台灣上市櫃公司的信用風險嗎?」,中原大學碩
    士論文,民國96年。
    19. 張博勛,「中小企業貸款違約之探討-以商業銀行放款為例」,朝陽科技大
    學碩士論文,民國97年。
    20. 莊元豪,「KMV信用風險模型運用於台灣上市上櫃企業之適切性—模型違約
    點再修正」,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7年。
    21. 黃明珠,「企業授信運用信用評分及選擇權評價之有效性分析」,淡江大學
    碩士論文,民國95年。
    22. 黃明祥、許光華、黃榮彬、陳鈺鈴,「KMV模型在台灣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管
    理機制有效性之研究」,財金論文叢刊,第3期,29-50,民國94年。
    23. 楊世彬,「TCRI信用評等在實務上之應用」,華南金控月刊,第23卷,19-25,
    民國93年。

    24. 楊適銓,「利用門檻迴歸探討KMV 信用風險模型之違約點定義問題」,中
    山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7年。
    25. 楊凌峰,「台灣上市公司財務危機早期預警之研究」,義守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97年。
    26. 楊蓁海,「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與銀行信用風險測度模型的發展:兼論對我
    國銀行體系與央行政策的影響」,中央銀行季刊,第27卷,第1期,47-86,民國93年。
    27. 鄭文英、蘇恩德、李勝榮、何慧清,「財務危機預警模式建構影響因素之預
    測能力整合分析」,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11卷,第1期, 1-13,民國97年。
    28. 劉怡芬,「MKMV 模型下最適違約點之定義─ 以台灣證券市場為例」,
    東吳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5年。
    29. 穆衍東、韓千山、林玫伶,「公司財務危機預測能力之提升:使用修正KMV
    模型」,風險管理學報,第11卷,第2期,171-195,民國98年。
    30. 羅聖雅,「台灣地區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衡量與績效評估」,銘傳大學碩士論
    文,民國95年。

    二、 英文部份
    1. Altman, E. I.,“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1968, Vol. 23, 589-609.
    2. Beaver, W. H.,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Selected Studies, 1966, 44-62.
    3. Black, F. and Scholes, M.,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 Vol.81, No.3, 637-659.
    4. Blum, M., “Failing Company Discriminant Analy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4, 1-25.
    5. Crosbie, P. J., “Modeling Default Risk. ”, KMV Corporation, 1999.
    6. Duan, J. C., and M. T. Yu, “Assessing the Cost of Taiwan’s Deposit
    Insurance.”,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1994,Vol 2, 73-90.
    7. Feixue Huang and Yue Sheng , “Evaluation of Default Risk Based on KMV
    Mode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0, Vol.2, No.1,72-80
    8. Ito K., “On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1951, Vol.14, 1-51.
    9. Kane, G. D., L. Patricia and F. M. Richardson, “The Impact of Recession On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Failure.”,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Accounting , 1998, Vol.25,167-186.
    10. Kealhofer S. and M. Kurbat, “The Default Prediction Power of Merton
    Approach, Relative to Debt Ratings and Accounting Variables,” KMV Corporation, 2001.
    11. Longstaff, F. A. and E. S. Schwartz, “A Simple Approach to Valuing Risky Fixed
    and Floating Rate Debt.”, Journal of Finance, 1995, Vol. 50,789-819.

    12. Lopez , J. A.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Asset Correlation,
    Firm Probability of Default, and Asset Size. ”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4, 265-283.
    13. Martin, D., “Early Warning of Banking Failure: A Logit Regression Approach,”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77, Vol.1, 249-276.
    14. Merton, R.,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Journal of Finance, 1974, Vol. 28, 449-470.
    15. Odom, M. D. and R. Sharda,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 IEEE/INNS, 1990, Vol.2, 163-168.
    16. Olhson, J. A.,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109-131.
    17. Satchell, S. and Xia, W., “Analytic Models of the ROC Curve: Applications to
    Credit Rating Model Validation.”, Quantitative Finance Research Center, 2006, No. 181
    18. Saunders, A. and L. Allen,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New Approaches to
    Value at Risk and Other Paradigms.”, John Wiley & Sons, 2002
    19. Vassalou, M. and Y. Xing, “Default Risk in Equity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2004, Vol.2., 831-86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16/06/29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