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昇縉
TSAI SHENG JIN
論文名稱: 社子島聚落建築之特色調查
Investigating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hezidao settlement
指導教授: 王惠君
Huey-Jiun Wang
口試委員: 邱奕旭
I-Hsu Chiu
蔡欣君
Shin-Jyun Tsai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1
中文關鍵詞: 社子島聚落合院街屋廟宇
外文關鍵詞: Shezidao, settlement, traditional compound house, town house, temple
相關次數: 點閱:12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清代泉州同安人移民定居社子島之後,形成了數個聚落,聚落內目前有不同時期興建之建築,此外,由於社子島位於基隆河與新店溪下游交匯處,早期經常有水流屍從上游流自社子島,所以社子島設立了諸多陰廟祭祀水流屍。因此社子島有不同時期興建的民居與廟宇。
本研究以社子島六個聚落合院、街屋、廟宇現況作為調查對象,而在田野調查之前,筆者對於社子島地區歷史發展過程進行回顧,之後著重於聚落建築形態、特色與民間信仰空間之建築調查。
研究結果顯示,社子島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容易有水患,使得在建築上,較常使用可從近取得的石材與磚材,所以合院以磚石構造為當地較常見之構造,街屋早期以磚造為主,後來日治時期引進鋼筋混凝土後,加強磚造成為街屋主要之構造。在建築形式合院方面有四合院、三合院、單伸手與一條龍,街屋方面有騎樓街屋、無騎樓街屋,廟宇建築也因不同的背景,而呈顯不同之建築型態與規模。
關鍵字:社子島、聚落、合院、街屋、廟宇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immigrants from Tong-An County, Quan Zhou built several settlements overseas in Shezidao. There are architecture from different times in the settlements. Additionally, because of the distinctiv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Shezidao, lying at the lower course of Keelung River and Xindian River, corpses from the upper course of the waterway drifted downstream to here in the early days. Therefore, residents built ghost temples to pay their respects. In conclusion, there are plenty of dwellings and temples in Shezidao from different decades.
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s six traditional compound houses, town houses, and temples in Shezidao. Before conducting a field research, a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Shezidao area was completed. Afterwards, the field research put emphasis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and features of the settlements, and the space for folk belief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floods frequently happened in Shezidao, caused by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As a consequence, most of the architecture here are made of local materials, such as building stones and bricks. That is why stone and brick masonries are often used in traditional compound houses, and brick masonries are often used in town house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reinforced concrete was introduced. Thus, it combined with bricks to be the main building material for town houses. The traditional compound houses include sanheyuan, siheyuan, danshenshou, and yitiaolong, and the town houses include the ones with arcades and the ones without arcades. Temples also vary in pattern and size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backgrounds.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2 三. 研究範圍 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一. 合院、街屋文獻回顧 4 二. 社子島地區相關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 一. 文獻調查 7 二. 田野調查 8 三. 訪談法 8 第二章 社子島地區景觀變遷與人文發展史 9 第一節 荷蘭時期 9 第二節 清領時期 13 第三節 日治時期 26 第四節 戰後時期 30 第三章 聚落建築型態與建築特色 34 第一節 社子島民居格局與構造 34 一. 民居格局樣式 34 二. 社子島建築構造 41 第二節 聚落建築類型與分佈 46 一. 溪洲底 47 二. 頂溪砂尾與下溪砂尾 51 三. 中洲埔 55 四. 頂浮洲與下浮洲 57 第三節 各聚落建築特色分析 60 一. 合院建築類型與特色 60 二. 街屋形式與特色 105 三. 小結 129 第四章 民間信仰空間 138 一. 溪洲底聚落 138 二. 頂溪砂尾聚落 158 三. 下溪砂尾聚落 169 四. 中洲埔聚落 173 五. 頂浮洲聚落 182 六. 下浮洲聚落 192 七. 其他 197 八. 小結 202 第五章 社子島民居與生活 210 第一節 民居之裝飾 210 一. 門聯 210 二. 彩繪 213 三. 剪粘與泥塑 214 第二節 民居之家具 215 一. 供桌 215 二. 八仙桌 215 三. 紅眠床 216 第六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218 一. 結論 218 二. 後續研究建議 220 參考文獻 221 一. 專書 221 二. 期刊文獻 221 三. 論文 221 四. 調查研究報告書 222 五. 官方資料 222 六. 報紙雜誌 222 七. 網路資料 223

一. 專書
施懿琳等著(2013),《臺閩文化概論》,北市:五南。
翁佳音(2006),《大臺北古地圖考譯》,臺北:稻鄉出版社。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2012),《平埔族調查旅行》,臺北:遠流出版社。
張炎憲;曾品滄(2003),《楊雲萍藏臺灣古文書》,臺北縣:國史館。
劉澤民 等編譯(2001),《台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周國屏、林志重、連慧珠、李孟芬著(2014),《人文地理學》,新北:華立圖書。
林孟龍、王鑫合著(2002),《台灣的河流》,臺北:遠足文化。
洪英聖著(2002),《畫說康熙台灣輿圖》,臺北:聯經出版社。
郭大玄(2005),《臺灣地理–自然、社會與空間想像》,臺北:五南。
陸傳傑著,《裨海紀遊新注》,台北:大地地理。
張炎憲;曾品滄(2003),《楊雲萍藏臺灣古文書》,臺北縣:國史館。
劉澤民等編譯(2001),《台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澤民編(2004),《台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續編》(上冊),南投:台灣文獻館。
夏黎明(1996),《清代台灣地圖演變史》,臺北:知書房出版。
程禹(2004),《淡水河水利建設紀要》,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學會。
陳漢光、賴永祥(1957),北臺古輿圖集,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二. 期刊文獻
溫振華(2008),《毛少翁社社史》,臺灣風物,第58卷(2)。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許賢瑤譯(1994),《荷蘭時期的台灣番社戶口表》,台灣風物,第44卷(1)。
林佩儀(2017),《社子「島」的消失與地理空間範圍演變:從番仔溝的填平與基隆河士林段的河道變遷》,臺北文獻,第201期。
李騰嶽(1954),《士林雜纂》,臺灣風物,第4卷(5)。
王志文(2005),《歷史地圖的地名探討:以社子地區為例》,第一屆地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內政部。
三. 論文
朱啟明(2005),《閩南街屋建築之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中山南路「騎樓式」街屋為例》,空間設計系碩士論文。
吳學軒(2003),《台灣傳統合院建築形態建構之初探—以設計運算之觀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論文。
王志文(1999),《社子島人文聚落之變遷》,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江聰明(2010),《士林後港墘水利設施與近代社會變遷之研究》,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進億(2004),《蘆洲:一個長期環境史的探討(1731-2001)》,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四. 調查研究報告書
王惠君主持(2019),《臺北市社子島地區文化資產普查計畫》,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李東明(2003),《台灣傳統街屋建築空間形式與再利用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五. 官方資料
臺北市政府(2018),《變更臺北市士林社子島地區主要計畫案》。
《臺北廳街庄社長管轄區域改正區名改稱認可ノ件》(1905),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三十八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四卷外事地方〉,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843027。

六. 報紙雜誌
曾迺碩(1987),《臺北市志.卷二自然志地理篇》,臺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王志文(2007),《台北淡水河畔社子沙洲歷史地理變遷》,白沙歷史地理學報,第四期。
西岡英夫(1933),《浮洲部落「社子」(上)島都の近い特殊部落の鄉土的觀察》,臺灣時報,昭和08年11期。
彭杏珠(2020),《僅2家工廠合法登記 社子島違章工廠達99.6%》,遠見雜誌,2020/09月號。

七. 網路資料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新聞稿(2021年10月6日),《社子島地區新增7處歷史建築今公告普查計畫全案結案》,檢自:https://cultur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621F0409A1ABDD34&s=20A9F30FD02637AEhttps://cultur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621F0409A1ABDD34&s=20A9F30FD02637AE。
張銘坤,文資審查通過社子島增7處歷史建築(2019年10月28日),中央通訊社,檢自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0280136.aspx。
郭安家(2019年10月29日),社子島增7歷史建築自救會︰應整體保存,自由時報,檢自:https://news.ltn.com.tw/news/Taipei/paper/1328046。
中央研究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臺北市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系統》
中央研究院,《美軍航照影像》
中央研究院,《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24/09/22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4/09/22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4/09/22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