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詹璨榮
Tsan-Jung Chan
論文名稱: 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評估回包植生式加勁擋土牆
Evaluation of Vegetated Rap-around Geosynthetic-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s Based Upon CO2 Emission
指導教授: 李咸亨
Hsien-Heng Lee
口試委員: 蔡光榮
Kuang-Jung Tsai
周南山
Nelson N.S Chou
楊國鑫
Kuo-Hsin Y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程學院 - 營建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3
中文關鍵詞: 合理二氧化碳固碳量二氧化碳排放地工合成物加勁擋土牆光合作用溫室效應
外文關鍵詞: Carbon Dioxide Deterioration, Reasonable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Geosynthetics,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 Photosynthesis, Greenhouse effect
相關次數: 點閱:370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科學家努力尋找地球暖化和溫室效應的根源與解決辦法,期望能減緩現今的情況,並防止二氧化碳排放現象持續惡化,抗暖化相關的研究報告也因而相繼出籠。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中所佔比例最高的氣體,且已知是因人類活動而導致不斷增加。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產生,已被先進國家認定為最優先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試圖回歸草本植物行光合作用速率與合理年二氧化碳固定量的估算方式,然後找出擋土牆施做與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關係,並比較重力式、懸臂式以及加勁式擋土牆的工程造價,期望提供綠概念於擋土牆工程設計與施作,達到安全第一和永續經營的雙贏概念。
經本研究成果顯示,加勁擋土牆於總工程之造價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皆為三種擋土牆中最低的,以永續工程之角度來看值得予以推廣。經本研究成果建議,草本植物之平均日淨光合作用值可取最大淨光合作用值之一半予以估算,最後再將其轉換成合理年二氧化碳固定量,提供加勁擋土植生工程環保效益估算之用。


Scientists try to find out the source and solutions to against Global warming & Greenhouse effect, in order to slow down the current global situation and to prevent the continued deterioration of CO2. So, the warming-resistant studies came out gradually.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the atmosphere gas is carbon dioxide which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human activities lead to its increasing. Therefore, how to control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effectivel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advanced countrie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sonable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amount per year and the photosynthesis rate of herbaceous pla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sonable carbon dioxide deterioration amount per yea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taining wall. Finally compare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a gravity wall, cantilever wall and geosynthetics reinforced wall. So, the green principle may be considered in engineering designs and construction stages to reach the win-win concept for both the number one safety and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Both the total construction cost and the carbon dioxide deterioration amount per year of geosynthetics reinforced wall are found the best one in three different retaining walls in this study. The average carbon dioxide deterioration amount per day is about a half of the maximum carbon dioxide deterioration amount is also obtained. Once it was transferred to reasonable carbon dioxide deterioration amount per day, we could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a geosynthetics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 in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amount per year.

目錄 論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Ⅱ 致謝 Ⅲ 目錄 Ⅳ 表目錄 Ⅵ 圖目錄 Ⅷ 照片目錄 Ⅸ 第壹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架構 2 1.3 研究內容與流程 3 第貳章 文獻回顧 5 2.1 擋土構造物穩定分析之相關研究 5 2.1.1 現地土壤參數考量-土壓力 5 2.1.2 現地土壤參數考量-水壓力 7 2.1.3 整體滑動破壞考量 9 2.2 擋土牆形式與詳細加勁施工方法介紹 11 2.2.1 擋土牆型式介紹 11 2.2.2 加勁擋土牆詳細施工流程介紹 13 2.3 綠概念發展之節能減碳 14 2.3.1 節能減碳發展歷史回顧 14 2.3.2 節能減碳相關研究 16 2.4 植物光合作用介紹 17 2.4.1 光合作用歷史介紹 18 2.4.2 植物固定二氧化碳量換算方式 20 第參章 研究計畫與執行 23 3.1 擋土牆設計依據與參數研究 23 3.1.1 重力式擋土牆設計 23 3.1.2 懸臂式擋土牆設計 26 3.1.3加勁式擋土牆設計 27 3.2 擋土牆施工經費依據與參數之研究 34 3.2.1 擋土牆施工流程選擇與工期估算 34 3.2.2 公共工程經費電腦估價系統(PCCES)使用介紹 38 3.3 擋土牆二氧化碳排放依據與參數之研究 40 3.3.1 材料製造所產生之二氧化碳量排放 41 3.3.2 擋土牆施工所產生之二氧化碳量排放 46 3.4 植物固定二氧化碳速率依據與參數之研究 47 3.5 CO2排放量範例分析說明 48 第肆章 結果與分析 49 4.1 擋土牆設計參數對材料用量影響 49 4.2 擋土牆工程造價之比較與分析 50 4.2.1 重力式擋土牆 50 4.2.2 懸臂式擋土牆 51 4.2.3 加勁式擋土牆 52 4.2.4 三種擋土牆造價比較 53 4.3 擋土牆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與分析 55 4.3.1 重力式擋土牆 55 4.3.2 懸臂式擋土牆 55 4.3.3 加勁式擋土牆 56 4.3.4 三種擋土牆二氧化碳量比較 56 4.4 植生資料蒐集與二氧化碳回收效益成果分析 57 4.4.1 草本與藤本植物資料庫建立 57 4.4.2 合理草本植物最大淨光合作速率與平均光合作用速率換算 60 4.4.3 草本植物淨光合作用速率與固碳效益資料庫建立 61 4.5 擋土牆與節能減碳之比較 6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5 5.1 結論 65 5.2 建議 67 附錄A-1 5m高範例擋土牆計算(使用無凝聚力砂) 145 附錄A-2 5m高範例擋土牆計算(使用有凝聚力土壤) 164 附錄B 草本植物資料庫 184 附錄C 草本植物年二氧化碳固定量估算 216 表目錄 表2.1 本研究實驗加勁擋土牆設計條件 87 表2.2 台灣人造纖維產品製造之耗能顯示表 87 表2.3 各種鋼鐵生產製成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較 88 表3.1 現地土壤摩擦角與支承力參數對照表(摘自Vesic1973) 89 表3.2(a) 不同高度懸壁式鋼筋混凝土擋土牆基本資料 90 表3.2(b) 不同高度主筋間距及尺寸表 91 表3.3 加勁擋土牆施工工期估算參考表 92 表3.4 各類能源之熱值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 93 表3.5 預拌混凝土材料分析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範例 94 表3.6 鋼筋材料分析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範例 95 表3.7 砂石材料分析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範例 96 表3.8 台灣2000年全國公路汽車貨運平均運距與CO2排放量推估值 97 表3.9 加勁網材分析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範例 100 表3.10 工程機具現場施工過程中耗油量估算調查 101 表4.1 擋土牆各項設計參數與材料用量關係 102 表4.2 重力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下細項施工經費分析 103 表4.3 重力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下細項施工經費分析 103 表4.4 懸臂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下細項施工經費分析 104 表4.5 懸臂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下細項施工經費分析 104 表4.6 加勁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下細項施工經費分析 105 表4.7 加勁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下細項施工經費分析 105 表4.8 重力式、懸臂式與加勁式擋土牆總造價比較說明 106 表4.9(a) 土壤條件與擋土牆施工經費之關係 107 表4.9(b) 擋土牆種類與施工經費之關係 107 表4.10 相關產品生產與運輸之CO2排放量表 108 表4.11 重力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各階段CO2排放量分析 111 表4.12 重力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各階段CO2排放量分析 111 表4.13 懸臂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各階段CO2排放量分析 112 表4.14 懸臂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各階段CO2排放量分析 112 表4.15 加勁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各階段CO2排放量分析 113 表4.16 加勁式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各階段CO2排放量分析 113 表4.17 擋土牆靜態載重設計下CO2排放量比較表 114 表4.18 常用植生工程草種植物資料節錄 115 表4.19 草本植物平均淨光合作用速率與最大淨光作用速率比較 118 表4.20 常見工程草本護坡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CO2固定量分析 120 表4.21 各種植栽單位面積二氧化碳固定量 121 表4.22 擋土牆單位金額與二氧化碳排放比例 121 表4.23(a) 擋土牆各階段之二氧化碳排放評比 122 表4.23(b) 擋土牆各階段之工程經濟花費評比 122 表4.24 不同工程植生種類對使用現地有凝聚土壤施做加勁擋土牆的年二氧化碳回收量影響 123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說明 124 圖2.1(a) 庫倫主動土壓力示意圖 125 圖2.1(b) 庫倫被動土壓力示意圖 125 圖2.2(a) 莫爾圓與土壓力關係 126 圖2.2(b) 蘭金主動與被動土壓力示意圖 126 圖2.3 真實破壞面與Coulomb土壓力破壞面比較 127 圖2.4 土壤元素之應力增量 127 圖2.5 貼牆排水層 128 圖2.6 全填式排水層 128 圖2.7 煙囪排水層 129 圖2.8 水平排水層 129 圖2.9 Taylor建議坡角與穩定係數關係圖 130 圖2.10 台灣科技大學土城校區加勁擋土牆之平面與剖面圖 131 圖2.11 塑膠原料業歷年CO2排放變動趨勢 132 圖2.12 普利斯特利的光合作用試驗示意圖 132 圖2.13 Julius Robert von Mayer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關係示意圖 133 圖3.1 Das建議之重力式擋土牆設計尺寸 133 圖3.2 圓弧滑動破壞面示意圖 134 圖3.3 道路工程之鋼筋混凝土懸臂式擋土牆標準圖 134 圖3.4 加勁擋土牆示意圖(一) 135 圖3.5 加勁擋土牆示意圖(二) 135 圖3.6 電腦估價系統操作說明一 136 圖3.7 電腦估價系統操作說明二 136 圖3.8 電腦估價系統操作說明三 137 圖4.1 懸臂式擋土牆透水層埋設示意圖 137 圖4.2 植物最大淨光合作用與日平均光合作用示意圖 138 圖4.3 植物光合作用關係回歸圖 138 圖4.4 擋土牆施工型式與二氧化碳排放累積示意圖 139 圖4.5 本案例加勁擋土牆在不同植生下二氧化碳回收速率比較 139 照片目錄 照片2.1 底層木板區隔與放樣 140 照片2.2 變形測定支架架設完成圖 140 照片2.3 鋪設加勁格網 141 照片2.4 加勁擋土牆植生包製作 141 照片2.5 加勁擋土牆植生包堆砌 142 照片2.6 加勁擋土牆回填土夯實 142 照片2.7 加勁格網回折作業 143 照片2.8 台科土城加勁擋土牆完成圖 143 照片2.9 擋土牆噴植草種作業 144 照片4.1 加勁擋土牆土包修正示意圖 144

參考文獻
[1] Coulomb, C. A, Essai sur une Application des Regles des Maximis et Minimum a quelques Problemes de Statique Relatifs a l’Architecture, Mem. Acad. Roy. Des Sciences, Paris, Vol.3 pp.38(1776)
[2] 方永壽,「擋土結構物之土壓力考慮」,地工技術雜誌,第17期,第4-14頁(1987)
[3] Rankine, W. M. J., "On stability on loose earth", Philosophic Transaction of Royal Society, London, PartΙ, pp.9-27(1857).
[4] Jaky, J., "The Coefficient of Earth Pressure at Rest",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Hungarian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Budapest, Hungary, pp.355-358(1944).
[5] Brooker, E. W. and Ireland, H. O., "Earth Pressure at Rest Related to Stress History",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2, No.1, pp.1-15(1965).
[6] Caquot, A. and Kerisel, J., Table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assive Pressure, Active Pressure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s, Gauthier-Villar, Paris(1948).
[7] 歐章煜,深開挖工程分析設計理論與實務,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第115-119頁(2004)
[8] Skempton, A. W., The pore-pressure coefficients A and B, Geotechnique, Vol. 4, pp.9-27(1954).

[9] 張森源,「擋土牆之排水設施」,地工技術雜誌,第17期,第23-31頁(1987)
[10] Taylor, D. W., "Stability of Slopes", Fundamentals of Soil Mechanics,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 pp.406-479(1948).
[11] Bishop, A. W., "The Use of the Slip Circle i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opes", Geotechnique, Vol.5, No.1, pp.7-17(1955).
[12] 吳俊緯,「地下水位對砂質邊坡之連續性破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台北(2009)
[13] 周功台、趙基盛,「擋土牆型式之選擇與設計之考慮」,地工技術雜誌,第17期,第15-22頁(1987)
[14] 楊錦裕,「現場足尺加勁擋土牆之變形與張力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台北(2004)
[15] 台灣綜合研究院,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背景與演變,台灣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台北,中華民國99年7月9日,取自http://www.tri.org.tw/unfccc/main02.htm
[16] 台灣綜合研究院,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台灣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台北,中華民國99年7月9日,取自http://www.tri.org.tw/unfccc/Unfccc/UNFCCC01.htm
[17] 台灣綜合研究院,我國因應氣候變化公約策略,台灣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台北,中華民國99年7月9日,取自http://www.tri.org.tw/unfccc/main04.htm
[18]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永續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台北中華民國99年7月9日,取自http://eem.pcc.gov.tw/eem/?q=node/29703
[19] 楊致行,「生命週期評之整體趨勢及概念」,ISO-14000之第二波-生命週期評估研討會,經濟部(1996)
[20] 能委會,「能源節約年報」,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台北(1998)
[21] 黃大仁,「煉鐵製程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探討」,化工,第45卷,第四期,第91-97頁(1998)
[22] 王景玟,「結合生命週期評估及生態效益之分析研究-以鋼鐵廠製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台南(2005)
[23] 王懷德,「台灣地區塑膠原料業產業經濟與二氧化碳排放關聯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台南(2000)
[24] 廖慧嵐,「台灣地區公路運輸部門能源消費與CO2排放變動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台南(2006)
[25] 葉預材,光合作用植物生產力的生理基礎,國立編譯館,台北(1982)
[26] 郭華仁(譯),「實驗植物學的歷史素描(一至十二)」,科學農業,第34至36期,台北(1986至1988)
[27] 廖述惠,「樟樹與台灣櫸於林下栽植二氧化碳固定效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台北(2001)
[28] 林裕仁,「台灣竹炭業之產銷結構與策略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台北(2005)
[29] Whitney Clark Huntington, Earth Pressures and Retaining Walls (1957).
[30] 王家祥,「重力式擋土牆邊坡安全性影響因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台中(2003)
[31] 賴正義,「重力式擋土牆與懸臂式擋土牆之最佳化設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北(1984)
[32] Das, B.M, Principle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SCE (1984).
[33] 黃添伯,「懸臂式擋土牆之最佳設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台北(1981)
[34] 朱琮瑋,「懸臂式擋土牆最佳化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桃園(2008)
[35] 台灣省政府交通處公路局「道路工程之鋼筋混凝土懸壁式擋土牆標準圖」,公路局(1990)
[36] 楊秉蒼、呂淑鈴、葉怡成,「最適鋼筋裁切問題之研究-以擋土牆為例」,第九屆大地工程學術研討會,台南,第E006-1~ E006-8(2001)
[37] 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台北,(2005)
[38] 李咸亨,「地工織物加勁擋土牆應力分佈」,地工技術雜誌,第32期,第5-12頁(1990)
[39] 李咸亨,「坡地工程中加勁擋土牆之設計要點」,山坡地和土石流對土建工程之影響研討會,台北,第15-19頁(1998)
[40] 李咸亨,「國內近年來加勁擋土結構之破壞案例探討」,加勁擋土結構之最新發展研討會,台北,第46-52頁(2000)
[41] 曹家豪,「加勁材拉出試驗之有限元素分析的界面參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台北(2009)
[42] 藍衛信,「加勁擋土牆與加勁陡坡之動態設計長度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台北(2002)
[43]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 Walls and Reinforced Soil Slope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HWA-NHI-00-043,U.S.A.(2001)
[44] 堅尼士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結合生態與景觀之加勁擋土結構設計及施工規範,台北市土木技師工會,台北,(2004)
[45] 楊坤和,土木施工學概要,大華傳真出版社,台北,第155-170頁(2009)
[46] 李咸亨、楊錦裕、謝宗榮、蕭富元,「現地回填土在加勁擋土牆之運用研究」,第十一屆大地工程學術研討會,萬里,第C21-1~C21-5(2005)
[47] 林憲德,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第91-101頁(2007)
[48] 張又升,「建築物生命週期二氧化碳減量評估」,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2000)
[49] IPCC/OECD, Revised 199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18881IPCC (1996).
[50] 酒井寬二、漆崎昇,「建設業の資源消費量解析と環境負荷の推定」,環境情報科學,第21倦,第2號(1992)
[51] 楊煦照,「建築物之耗能與環境衝擊解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1996)
[52] 交通部統計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汽車貨運調查報告」,交通部統計處,台北(2001)
[53] 照榮台,台灣入侵及外來種圖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台北(2005)
[54] 徐國士,台灣野生草本植物,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台中(1987)
[5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特有植物名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保育專欄,中華民國99年7月9日,取自http://wwwdb.tesri.gov.tw/content/ information/in_pla.asp
[56] 徐玲明、蔣慕琰,台灣草坪雜草彩色圖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華民國99年7月9日,取自http://www.tactri.gov.tw/ htdocs/ plant/lawnweed/
[57] 台本植物園,台北植物園數位導覽資訊網植物查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華民國99年7月9日,取自http://qrbg.coa.gov. tw/Plants_CHT.aspx
[58] 翁仁憲,「台灣結縷草之介紹」,中華民國雜草學會會刊,第22卷,第1期,第17-30頁(2001)
[59] 周昌弘、黃生、陳淑華、郭長生、蔣鎮宇、江友中,「台灣芒屬植物生態與演化」,科學發展月刊,第27卷,第10期,第1158-1169頁(1999)
[60] 黃增泉、徐玲明,「台灣草本植物種類及資源保育」,毒藥所專題報導,第42期,第1-8頁(1996)
[61] 林妍琇「澎湖地區斗六草與百慕達草經營管理與適用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台中(2007)
[62] 鍾肇光,「植生複合材應用於渠道內面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屏東(2005)
[63] 蔡宗霖,「生態工法中預鑄混凝土護坡最佳植被之調查」,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土木工及水利程研究所,台中(2003)
[64] 周慶安,「溫度對非洲鳳仙花生育及光合作用之影響」,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園藝學系研究所,台北(2008)
[65] 廖天賜,「台灣赤楊生態生理之基礎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研究所,台中(1998)
[66] 周慧娜,「闊葉獼猴桃、台灣羊桃與'中興4號'(Actinidia deliciosa)之物化特性與繁殖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中(2007)
[67] 蔡翰沅,「小白菜'鳳京'苗期缺水生理指標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2006)
[68] 薛芳青,「火鶴花周年生育、光合作用與開花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1993)
[69] 胡發韜,「火鶴花光合作用與消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1995)
[70] 朱玉瓊,「光線與溫度對火鶴花生長與光合作用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1998)
[71] 張雅閔,「合果芋、馬拉巴栗與白鶴芋於室內環境下生長與光合作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1995)
[72] 何承穎,「大黍為何能在火燒後成功入侵大度山地區?」,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台北(2009)
[73] 白鈞尹,「芹菜光合作用與栽培密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2000)
[74] 黃涵靈,「比較生長在不同海拔高度咸豐草(Bidens pilosa)族群間的差異」,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台北(2008)
[75] 蔡孟穎,「限制紫花酢漿草在台灣的分布及其有性繁殖之因素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2007)
[76] 石郁琴,「芹菜及辣椒穴盤苗生長特性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1998)
[77] 李孟惠,「溫度、光度及肥料濃度對文心蘭發育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1998)
[78] 陳筱葳,「環境因子對文心蘭光合作用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2007)
[79] 蕭竹儀,「芭菲爾鞋蘭生育、形態解剖、光合作用特性與栽培技術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2000)
[80] 黃士元、彭仁傑、郭曜豪,「小花蔓澤蘭在台灣之蔓延及監測」,小花蔓澤蘭危害與管理研討會專刊,第128頁(2003)
[81] 姚銘輝、陳守泓,「水稻田二氧化碳吸存量之研究」,台灣農業研究,第150-161頁(2005)
[82] 黃春燕、吳衛、鄭有良、黃曜,「魚腥草光合蒸騰特性及影響因素的分析」,西北植物學報,第26卷,第5期,第989-994頁(2006)
[83] 黃春燕、吳衛、鄭有良、陳黎、劉雷、劉仁建,「兩種化學型魚腥草不同生育期靜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及揮發油化學成份的比較研究」,西北植物學報,第40卷,第6期,第1150-1158頁(2007)
[84] 頡敏華、張繼澍、頡建明、郁繼華,「鋅對青花菜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蘭州大學學報,第44卷,第5期,第35-39頁(2008)
[85] 張莉娜、安黎哲、馮虎元,「春小麥光合作用和生長響應UV-B輻射和乾旱脅迫的機制研究」,草業科學,第26卷,第11期,第97-101頁(2009)
[86] 唐天云、胡庭興、陳光升、羅龍海、武衛國、劉闖,「川西地區蜜桔林不同遮蔭度對3種禾草生物特性和地上生物量的作用」,草業科學,第25卷,第8期,第40-45頁(2008)
[87] 姜華、畢玉芬、何承剛,「不同時期刈割對黑麥草生產性能、蛋白質含量及光和效率的影響」,雲南農業大學學報,第18卷,第2期,第149-152頁(2003)
[88] 黃俊、郭世榮、吳震、李式軍,「弱光對不結球白菜光合特性與葉綠體超微結構的影響」,應用生態學報,第18卷,第2期,第352-358頁(2007)
[89] 王艷、代保清、辛世剛、李娜、徐昕,「不同土壤基質上結縷草淨光和速率及生長的研究」,草業科學,第27卷,第1期,第16-19頁(2010)
[90] 黃頂、張英俊、韓建國、王堃,「白三葉、多年生黑麥草和鴨茅光合生理生態特性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第2期,第44-48頁(2006)
[91] 林棟、呂世海、馮朝陽、馬暉玲、劉立成、趙小強,「華北山地陽坡中生灌草植被對CO2濃度和溫度變化的光合響應」,草業科學,第25卷,第4期,第135-139頁(2008)
[92] 趙玉紅、劉金祥、文軍,「2個香根草品種苗期生長與光合特性的研究」,草業科學,第24卷,第12期,第94-97頁(2007)
[93] 王岩春、干友民、陳立坤、張昌兵,「高寒地區川草1號老芒麥夏季光合生理生態特性的初步研究」,草業科學,第24卷,第11期,第42-45頁(2007)
[94] 張永亮、王建麗,「單播與混播下的紫花苜蓿與無芒雀麥光合生理生態特徵分析」,草業科學,第24卷,第1期,第17-20頁(2007)
[95] 葛普綱、蔡慶生、周興元、宋剛,「土壤乾旱脅迫對2種不同光合類型草坪草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率的影響」,草業科學,第22卷,第4期,第103-107頁(2005)
[96] 陳進勇、朱瑾、李煒民、徐琳,「乾旱條件下冷季型草光合蒸騰特性的研究」,西北植物學報,第26卷,第8期,第1638-1643頁(2006)
[97] 王靜、程積民、萬惠娥、方鋒、布都會,「黃土高原芨芨草光合與蒸騰作用的初步研究」,草業學報,第12卷,第6期,第47-52頁(2003)
[98] 蹇洪英、鄒壽青,「地毯草的光合特性研究」,廣西植物,第23卷,第2期,第181-184頁(2003)
[99] 周興元、曹福亮,「土壤鹽分脅迫對假儉草、結縷草光合作用的影響」,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第27卷,第3期,第408-412頁(2005)
[100] 郭力華、王立、劉金祥、楊允菲,「地毯草營養枝與生殖枝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草地學報,第12卷,第2期,第103-106頁(2004)
[101] 武暢、劉衛東、潭雯、楊華,「暖季型草坪草光合蒸騰速率日變化研究」,河南林業科學,第28卷,第1期,第13-15頁(2008)
[102] 陳兵、劉金祥、王雨,「渝湛高速公路邊坡四種植物冬春兩季光合生理生態變化」,廣東公路交通,第4期,第36-40頁(2007)
[103] 遲麗華、宋風斌,「松嫩平原虎尾草和稗草光合特性的研究」,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第23卷,第2期,第196-200頁(2007)
[104] 楊甲定、趙哈林、張銅會,「從葉片光合作用分析綠豆和谷子對科爾沁沙地光照條件的適應能力」,作物學報,第30卷,第3期,第232-235頁(2004)
[105] 黃剛、趙學勇、崔建垣、蘇延桂,「水分脅迫對2種科爾沁沙地植物光合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響」,西北植物學報,第28卷,第11期,第2306-2313頁(2008)
[106] 曹彩云、鄭春蓮、李科江、馬俊永、崔彥宏,「長期定位施肥對夏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第17卷,第6期,第1074-1079頁(2009)
[107] 巨關升、武菊英、趙軍鋒、孫振元,「觀賞狼尾草光合特性的研究」,核農學報,第19卷,第6期,第451-455頁(2005)
[108] 劉宗華、袁小環、崔敏、張志國,「遮陰對狼尾草光合特征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第37卷,第10期,第4476-4478頁(2009)
[109] 葛江麗、石雷、谷衛彬、唐宇丹、張金政、姜闖道、任大明,「鹽脅迫條件下甜高粱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系統二功能調查」,作物學報,第33卷,第8期,第1272-1278頁(2007)
[110] 王士紅、荊奇、戴廷波、姜東、曹衛星,「不同年代冬小麥品種旗葉光合特性和產量的演變特征」,應用生態學報,第19卷,第6期,第1255-1260頁(2008)
[111] 王紹輝、孔云、程繼鴻、楊瑞,「補充單色光對日光溫室黃瓜光合特性及光合產物分配的影響」,農業工程學報,第24卷,第9期,第203-206頁(2008)
[112] 裴孝伯、李世誠、蔡潤、王躍,「低濃度NaHSO3處理對溫室黃瓜光合作用的影響」,激光生物學報,第18卷,第3期,第295-299頁(2009)
[113] 張麗妍、楊恒山、張宏宇、葛選良、谷永麗,「灌溉條件下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生長及生產力的研究」,草業科學,第27卷,第1期,第85-91頁(2010)
[114] 韋海建、楊惠敏、趙亮,「遮蔭環境對白三葉草氣孔和光合特性的影響」,草業科學,第24卷,第10期,第94-97頁(2007)
[115] 邢月華、謝甫綈、汪仁、安景文、華利民、解占軍,「鉀肥對苜蓿光合特性和品質的影響」,草業科學,第22卷,第12期,第40-43頁(2005)
[116] 劉長利、王文、崔俊茹、李帥英,「干旱脅迫對甘草光合特性與生物量分配的影響」,中國沙漠,第35卷,第5期,第673-680頁(2009)
[117] 應小芳、劉鵬 ,「鋁脅迫對大豆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應用生態學報,第16卷,第1期,第166-170頁(2005)
[118] 王景豔、劉兆普、劉玲、劉冲,「NaCl脅迫對長春花幼苗離子分布和光合作用的影響」,生態學雜誌,第10期,第1680-1684頁(2008)
[119] 王非、李雷鴻、雷聲武,「溫室內兩種長春花光合特性的研究」,北方園藝,第6期,第93-96頁(2007)
[120] 陳淑芳、朱月林、劉友良、李式軍,「NaCl脅迫對番茄嫁接苗保護酶活性、滲透調節物質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響」,園藝學報,第32卷,第4期,第609-613頁(2005)
[121] 吳彥瓊、胡玉佳,「外來植物南美蟛蜞菊、裂葉牽牛和五爪金龍的光合特性」,生態學報,第24卷,第10期,第2334-2339頁(2004)
[122] 常馨方、郭小平、杜文利,「垃圾場邊坡覆蓋蚯蚓土對野花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北方園藝,第8期,第30-34頁(2008)
[123] 趙磊、楊延杰、林多,「蒲公英光合特性的研究」,北方園藝,第4期,第30-32頁(2008)
[124] 肖智勇、郭圣茂、趙治國,「三種菊科藥用植物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山東林業科技,第6期,第14-18頁(2009)
[125] 王滿蓮、韋霄、蔣運生、唐輝、陳宗游、李鋒,「野生與栽培黃花蒿凈光合速率對光強和CO2濃度的響應」,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第15卷,第1期,第45-49頁(2007)
[126] 王滿蓮,馮玉龍,「紫莖澤蘭和飛機草的形態、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特性對氮營養的響應」,植物生態學報,第29卷,第5期,第697-705頁(2005)
[127] 趙權、趙文若,「遮蔭對大葉芹光合特性的影響」,北方園藝,第8期,第7-10頁(2008)
[128] 蘇培璽、杜明武、張立新、畢玉蓉、趙愛芬、劉新民,「日光溫室草莓光合特性及對CO2濃度升高的響應」,園藝學報,第29卷,第5期,第423-426頁(2002)
[129] 錢小琴、聶凡、蔡永萍、盛新穎、聶敬全、洪薩麗,「灌溉方式對草莓光合特性和根系生長的影響」,中國農學通報,第25卷,第13期,第113-118頁(2002)
[130] 張瑞華、徐坤、董燦興、李瑩瑩、呂杰,「光質對姜生長及光能利用特性的影響」,園藝學報,第35卷,第5期,第673-680頁(2008)
[131] 張忠良、李文華、吳萬興,「菊葉薯蕷和盾葉薯蕷的光合特性初探」,西北農業學報,第18卷,第5期,第250-252頁(2009)
[132] 王鼎盛,設施園藝設計手冊,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農業設施研究室編印,台北,第200-202頁(1988)
[133] 王亞男、劉秀卿、蕭英倫,「行道樹水黃皮二氧化碳固定效益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第38卷,第2期,第160頁(2005)
[134] 杜大治、王亞男、蕭英倫,「孟宗竹在不同冠層二氧化碳固定效益之研究」,臺大實驗林研究報告,17(3),第187-194頁(2003)
[135] 林信輝,坡地植生工程暨植生調查應用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台北,第60-62頁(200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