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胡恩喆
En-Che Hu
論文名稱: 卑南族下賓朗部落空間形成與建築形式之研究
A Study of Spatial Formation and Architectural Form in Pinaski Tribe of Pinuyumayan
指導教授: 王惠君
Huey-Jiun Wang
口試委員: 邱奕旭
none
孫大川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0
中文關鍵詞: 下賓朗部落卑南文化空間的形成建築形式
外文關鍵詞: Pinaski tribe, the culture of the Pinuyumayan, the spatial formation, architectural form
相關次數: 點閱:18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下賓朗部落為臺灣原住民卑南族的部落之一,位在臺東縣卑南鄉之中。其地理環境來說,富有山水資源以及平原農耕地帶;而以歷史脈絡來說,此部落形成年代久遠,當中不僅僅是傳統卑南文化的保存,更是在歷史的當中,與不同族群融合之下產生文化上的交流。本研究將探討下賓朗部落過去的形成,以及部落遷移前後之建築物之形式。
首先,對於部落空間形成的過程,可追溯部落自部落創始時期、荷西明鄭時期、清治臺灣時期、日治臺灣時期直至今日中華民國光復後時期,並探討其周邊環境對部落發展之影響;再者,探討部落形成的過程中,傳統下賓朗建築的建立,其空間、構造形式與其文化、生活的關聯性為何;接著,調查移住至現址的下賓朗老舊建築,與過去移住前傳統下賓朗的建築形式有何相似性或差異性,並指出受到他族文化影響而改變之建築特色;在文中最後,探討其歷史對今日部落所造成的影響,並給予未來部落發展營造的建議之。


Pinaski is an aboriginal tribe of the ethnic groups of the puyuma,in Pinan
township,Taitung county,Taiwan.
The Pinaski tribe has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huge culturable field i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The tribe had been formation when it had the long time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there was not only preserved the culture of the puyuma ethnic groups,but also had been cultural composited and exchanged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in the history.
This thesis will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formation of the Pinaski tribe in the pass time and the architectural form in the two different periods:one is the period time before the migration,another one is the period time after the migration.
First,what we talk about the forming process in the Pinaski tribe,it can traces since the formed period、Dutch colonial-period、Qing dynasty period、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until to the restoration period.In addition,inves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regard to tribal development.
Furthermore,this thesis also will discuss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 and
culture of the forming process in Pinaski tribe.
Moreover, this thesis will give the contribution at the research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 between the before and after migrate periods.And then,we will indicate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effect of the other culture.
In final,part of this thesis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regard to the Pinaski tribe.And historical proposes about the trib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第一章:緒論 ........................................................................................ 1-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2 1-2 研究方法與區域定位 ....................................................................................... 1-3 1-2.1 研究方法 ................................................................................................... 1-3 1-2.2 研究區域定位............................................................................................. 1-5 1-2.3 研究流程 ................................................................................................... 1-12 1-3 文獻回顧 ........................................................................................................... 1-14 1-3.1 歷史記載 ................................................................................................... 1-14 1-3.2 文化層面 ................................................................................................... 1-15 1-3.3 社會層面 ................................................................................................... 1-15 1-3.4 自然環境 ................................................................................................... 1-16 1-3.5 建築層面 ................................................................................................... 1-16 第二章:部落環境與空間形成之沿革 ................................................ 2-1 2-1 自然環境概況 ................................................................................................... 2-2 2-1.1 地理位置現況.............................................................................................. 2-2 2-1.2 自然環境..................................................................................................... 2-4 2-2 傳統領域之調查 .............................................................................................. 2-13 2-2.1 起源與傳說 ................................................................................................ 2-13 2-2.2 獵場、農地與部落區域的關係 ............................................................... 2-16 2-2.3 部落移住之舊址 ......................................................................................... 2-25 2-3 部落空間變遷與週邊發展 .............................................................................. 2-32 2-3.1 部落空間的演變 ....................................................................................... 2-32 2-3.2 人口組成之變化 ...................................................................................... 2-36 2-3.3 產業結構之演變 ....................................................................................... 2-42 2-3.4 行政空間之設立 ....................................................................................... 2-50 2-3.5 交通運輸設施之發展 ............................................................................... 2-59 2-4 小結 .................................................................................................................. 2-76 2-4.1 自然環境與部落傳統領域的關係 .......................................................... 2-76 2-4.2 週邊發展對於環境與部落空間的影響 .................................................. 2-76 第三章:文化習俗與建築型式之演變 ................................................ 3-1 3-1 教育與活動空間 ................................................................................................ 3-2 3-1.1 集會所 .................................................................................................... 3-2 3-1.2 日治至光復後時期之教育活動空間 .................................................. 3-12 3-2 宗教與醫療空間 .............................................................................................. 3-19 3-2.1 祖靈屋 ................................................................................................... 3-19 3-2.2 日治至光復後時期之宗教空間 ............................................................ 3-22 3-2.3 日治至光復後時期之醫療空間 ............................................................. 3-27 3-3 生活空間 .......................................................................................................... 3-31 3-3.1 傳統家屋 ................................................................................................ 3-31 3-3.2 日治時期至光復後家屋形式 ................................................................. 3-48 3-4 小結 ................................................................................................................. 3-50 3-4.1 教育與活動空間的變遷 ......................................................................... 3-50 3-4.2 宗教與醫療空間的變遷 ......................................................................... 3-51 3-4.3 生活空間的變遷 ..................................................................................... 3-51 第四章:現況調查與探討 .................................................................... 4-1 4-1 傳統空間之遺留 ............................................................................................... 4-2 4-1.1 傳統文化空間之位置調查 ........................................................................ 4-2 4-1.2 現有傳統空間位置調查............................................................................. 4-4 4-1.3 傳統遺留空間之實例調查......................................................................... 4-8 4-1.4 保留與修復建議...................................................................................... 4-37 4-2 日治時期綠林道建設之保存與復育 .............................................................. 4-38 4-2.1 綠色隧道現況之調查................................................................................ 4-38 4-2.2 部落內綠圍籬現況之調查...................................................................... 4-40 4-2.3 保存與復育之建議 .................................................................................. 4-43 4-3 小結 .................................................................................................................. 4-44 4-3.1 傳統空間、日治時期建設與歷史文化之關係....................................... 4-44 4-3.2 傳統空間、日治時期建設之於未來發展 .............................................. 4-44 第五章:結論與後續發展 .................................................................... 5-1 5-1 研究發現與總結 .................................................................................................. 5-2 5-1.1 部落空間遷移之成因................................................................................... 5-2 5-1.2 不同文化對於部落空間之影響 ................................................................... 5-2 5-1.3 部落建築形式的演變 ................................................................................... 5-3 5-2 探討部落營造相關計畫之實質應用 ................................................................ 5-5 5-2.1 部落現況實作之案例.................................................................................. 5-5 5-2.2 其他可應用之內容 ...................................................................................... 5-6 5-2.3 部落未來課題與規畫建議 ........................................................................... 5-7 參考文獻 ....................................................................................................................... I 附錄.......................................................................................................................... VIII

一、公文類纂
編號000000750110087
明治二十九年(1896)7月27日,編號000000840250346、000000840250348、
000000840250349
明治二十九年(1896)6月10日,編號000000750110090、000000750110091、
000000750110094
《總督府公文類纂》
明治三十年(1897)11月25日,編號0000019000230242、0000019000230243、
0000019000230244、0000019000230245、0000019000230246、0000019000230247、
0000019000230248、0000019000230249、0000019000230250
二、官方報導
《臺灣日日新報》:
明治三十年(1897)11月3日
大正十四年(1925)5月23日
大正十五年(1926)8月19日、8 月24 日、 9月7日、12 月2 日之報導
昭和二年(1927)5月5日之報導
昭和五年(1930)5 月15 日之報導
昭和6年(1931)3月12日之報導
昭和七年(1932)11 月7 日之報導
昭和十二年(1937)10月1日
昭和十三年 (1938) 12 月30 日
《臺東廳報》:
明治四十三年(1910)2月14日臺東廳告示第五號、
明治第九十四號,明治四十五年(1912)2月10日,臺東廳告示第四號
大正二年(1913)3月20日第五號告示、七月十四日臺東廳告示第十五號、
大正三年(1914)4月7日
大正四年(1915)4月15日、8月20日,臺東廳告示第三十六號; 10月11日
大正五年(1916)10月1日、大正五年(1916) 3月15日
大正六年(1917)3月15日、大正六年(1917)10月4日
大正七年(1918)3月18日、大正七年(1920)9月26日
大正八年(1921)1月15日、大正八年(1921)3月25日、9月1日、大正八年(1921)9月18日
大正九年(1922)4月15日、大正九年(1922)9月1日、大正九年(1920)9月25日
大正九年(1920)10月1日,府令九十二號
大正十年(1921)5月1日、大正十年(1921)9月10日
大正十一年(1922)2月2日三百五號告示、大正十一年(1922)3月10日
大正十二年(1923)2月9日、大正十二年(1923)12月15日,臺東廳告示第四號
大正十三年(1924)1月23日,臺東廳告示第四號
大正十四年(1925)1月30日,臺東廳告示第十二號
大正十四年(1925)9月7日臺東廳告示第百二號、9月7日,臺東廳告示第百二號
大正十五年(1926)4月7日
昭和五年(1930)7月26日
昭和七年(1932)7月11日,臺東廳告示第百二號;
昭和十年(1935)7月27日
昭和十二年(1937)10月1日,府令三十八號、
昭和十二年(1937)11月2日臺東廳告示第四十九號
昭和十三年(1938)1月17日、昭和十三年(1938)5月14日,臺東廳告示第二十一號
昭和十四年(1939)6月28日、7月15日、9月29日國勢調查
昭和十五年(1940)8月21日,臺東廳告示第七十五號
昭和十六年(1941)、昭和十六年(1941)11月7日,告示第二百四十五號
《中國時報》:
李家鑫,1998年11月27日報導
三、地方史誌
《臺東州采訪修志冊》,胡傳,清光緒二十年(1894)
《伊能文庫手稿及抄寫:プユマ蕃俗志》,伊能嘉矩,J203,明治三十三年(1900)
《臺東殖民地豫查報文》,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編,明治三十三年(1900)
《臺東蕃人事情》,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明治三十三年(1900)
《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灣鐵道部:
大正十二年(1922)3月10日、大正十三年(1922)、大正十七年(1926)、昭和二年
(1927)十二月十六日
《臺東鐵道岸內》,筒井太郎,昭和七年(1932)9月20日
《東臺灣展望》,毛利之俊,昭和八年(1933)
《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昭和十四年(1939)
《臺東縣志卷二:人民志》,臺東縣文獻委員會, 1964年6月
《臺東縣志卷六:文教志》,羅鼎,1964 年6 月
《台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宋龍生,1998年
《臺東縣史大事篇(上冊)》,臺東縣政府,2001年
《臺東縣史大事篇(下冊)》,臺東縣政府出版,2001年
《臺東縣史卑南族篇》,臺東縣政府著,2001年
《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康培德,2005年
四、統計調查書
《臺灣蕃社戶口一覽》,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明治四十五年(1912)
《蕃族調查報告書:卑南族卑南社》,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大正二年(1913)
《蕃社戶口》,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大正四年(1915)至昭和十七年(1942)
《高砂族調查書第一編:戶口、內臺人トノ接觸、衛生》,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
蕃課,昭和十一年(1936)
《高砂族調查書第二編:生活》,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昭和十二年(1937)
《臺東縣卑南鄉戶政事務所》官方網站,2012 年7 月6 日瀏覽,
http://www.peina-house.gov.tw/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四期報告》,贓振華、葉美珍,2000年,頁
1401-YW-1
《關山及賓朗舊火車站環境改善工程施工圖說》,黃忠明建築師事務所,2007
年9月
五、地圖
《台灣輿圖》,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光緒五年(1879)。
《臺灣堡圖》,臺灣日日新報,明治三十七年,圖幅370、371、375、376
《臺灣產業地圖》,一晴 繪,昭和八年(1933)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2012年6月7日瀏覽
Google earth,版權為Google公司所有,2012年6月30日瀏覽
Google map,2012年7月7日瀏覽,http://maps.google.com/maps?hl=zh-TW&tab=ll
《下賓朗舊部落地名圖》,下賓朗社區發展協會疊繪自2006年10月3日goole地球航照圖。
《兩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圖》,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灣百年
歷史地圖網站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2012 年6 月7 日瀏覽
六、照片
《番族圖譜第一卷》,橫尾善夫,攝於明治四十年(1907),第65 版
《臺灣寫真帖》,臺灣教育會,大正十五年(1926)
《東臺灣展望》,毛利之俊,昭和八年(1933)
《遙想的國度─下賓朗部落影像紀錄》,臺東縣卑南鄉下賓朗社區發展協會,
2000年4月
《卑南公學校與卑南族的發展》,宋龍生,2002 年,【照片原出處為昭和十八
年(1943)南王陳欽寶先生提供】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7/b4/08.html
「賓朗遺址」編號20030200881石錘,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典藏,2011年8月18
日申請獲准取得照片
*特別感謝:溫信淑女士大量提供私人珍藏之照片
七、相關研究
《臺灣高砂族所屬系統第一冊 本篇》,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
昭和十年(1935年)
《臺灣地名研究(蕃語研究)》,安倍明義,昭和13(1938)
《臺東縣卑南地區鄉土環境科學研究即在鄉土教材上的應用研究報告》,
臺東縣政府,1985年
《臺灣土著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中國人權協會編、陳文德,1985年
《點滴話卑南》,李瑛著,2001年
《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下卷)》,2001年,中村孝志
《臺灣島建築之研究》,田中大作,2005年12月
《卑南的家與植物》,林佳靜、陳文德等著,2009年11月
《原住民叢書卑南族》,陳文德,2010 年
八、口述歷史
《山的故事卑南篇》,胡偉騏、溫信淑,1984年
【載於溫原啟口述,出生於明治44年(1910),1936-1961曾任職於警界】
《耆老口述歷史(十四) 臺東縣鄉土史料》,臺灣省文件委員會
【孫貴花,生於大正三年(1914),受訪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5月24日)】
【陳光榮,生於昭和十年(1935),受訪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5月24日)】
《台東鄉土文集(六)台東耆老口述歷史篇》,臺東縣文化局,1999年6月
【傅清順,生於昭和3年(1928),受訪於1999年3月12日至4月14日】
江榜,出生於大正六年(1917),受訪於2003年12月19日
莊茂治,出生於昭和三年(1928),受訪於2012年2月15日
王天木,出生於昭和十一年(1936),受訪於2012年2月14日
童春發,受訪於2011年6月26日
孫大山,下賓朗部落會議主席,出生於1947年,受訪於2012年2月16日
孫大川,原民會主委,同為筆者論文口考評審,口考當日轉述其母孫貴花女士【出
生於大正三年(1914)】口述歷史。
潘冬生,生於1946年,受訪於2012年2月16日
陳明文,下賓朗部落祭師,出生於昭和十八年(1943),受訪於2012年4月14日
孫雪枝,下賓朗部落原住戶,分別受訪於2010年3月16日、2013年1月16日
溫信淑,出生於1951年,受訪於2010年2月20日,2012年2月14日擔任訪談翻譯者
曾明輝,下賓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受訪於2012 年4 月14 日、15 日、16 日
賈尚軒,下賓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受訪於2012年4月14日、15日、16日
孫少宗,下賓朗部落祭典委員,任職於林務局,受訪於2012年4月15日。
陳金成,受訪於2011年6月26日
陳先生,前檳榔車站長之孫,出生推估約為1960年左右,受訪於2010年2月15日
九、網站
(一)官方網站: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資料庫》, 2009年9月瀏覽,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
《比那斯基教會簡史》,
http://apostle.pct.org.tw/church/ChurchHistory.php?OrgNo=C25003
《見證月刊》,2010年10月1日瀏覽http://www.tianzhu.org/tw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臺東縣政府, ttp://ttdares.coa.gov.tw/
《臺東觀光旅遊網》,臺東縣政府, http://tour.taitung.gov.tw/
《臺灣史前博物館》, http://www.nmp.gov.tw/beinan04-3.html
《經濟部水利署》,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20070&CtNode=4395
《卑南鄉公所-卑南鄉部落文化生態旅遊》
http://www.beinan.gov.tw/upload/article/introduction/otc/page/nature-an.htm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edw.epa.gov.tw/resultRiverSite.aspx?siteID=101347
《文化資產局網站》,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
《驛站之旅》, http://trs-tour.com/bin-lang.htm,2011年6月28日瀏覽
《臺東縣南王國民小學》
http://www.nwps.ttct.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
《臺東縣政府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http://law.taitung.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26508&KeyWordHL=&StyleType=1
《行政院衛生署臺東醫院》,
http://www.tait.doh.gov.tw/main.php?index=public_co&bsid=aboutus&no=a02&com_id=02
《臺東基督教醫院》,http://www.tch.org.tw/TchWeb/e_02_01_1.aspx
《臺東聖母醫院》,http://www.st-mary.org.tw/1_about_2.htm
《馬偕醫院臺東分院》,http://ttw3.mmh.org.tw/
(二)私人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scholastica2/28727470
http://www2.cch.org.tw/d8810/d8810system/2009cchimages
http://tw.myblog.yahoo.com/jw!oQBmTBuVERV9PVRqoz9qerh5uQ--/article?mid=2
http://www.eprice.com.tw/mobile/talk/34/4495715/1/61
http://4.blog.xuite.net/4/f/4/a/19751934/blog_1136577/txt/52734196/8.jpg
http://mypaper.pchome.com.tw/eva5810/post/132151380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14/01/29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