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昆達
Kun-Ta Wu
論文名稱: 台灣建築師事務所國際合作模式之探討
A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atterns of Architect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施植明
Chih-Ming Shih
口試委員: 李威儀
Wei-I Lee
邱奕旭
I-Hsu Ch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國際競圖國際合作設計程序關係策略
外文關鍵詞: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sign process, Relations Strategy
相關次數: 點閱:342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緣起於目前國內建築設計國際競圖案頻繁,且國外建築師在最近幾年紛紛進入台灣建築市場故在合作模式溝通行為上,有別於國內建築師事務所習慣採用的建築設計操作流程。在國際合作的模式中,最直接衝擊的是建築設計手法在操作技術及合作溝通行為上的能力與差異。在探討本論文國內外國際合作與競圖案例後,期盼國內建築師所能扮演的角色除在於國內法規檢討外,最終仍希望能真正參與實質設計,如此才能藉由國際競合作模式真正吸收國外經驗與技術。

    本文以「合作模式的操作行為」為探討議題,並以國內外實際合作案例及國內事務所操作案例為對象,就設計的發展流程及技術操作能力做探討分析,採實際參與案例分析及技術訪談方式探討,並以操作流程專業知識獲得程序分析國際合作行為。透過分析的結果得知:

    (1).合作模式及效益: 合作模式可基於不同的動機與目的而結合;在選擇合作行為時均可獲得對方經驗提升國際視野與專業知識,但以選擇長期合作共組公司模式經驗較能獲得有效的學習與成長。
    (2).設計方案操作行為:台灣建築師缺少國際競圖經驗容易受標案條件制度限制,與國外建築師合作時容易成為輔助對象,無法實質執行設計操作。
    (3).合作模式提供關係策略: 應以合作雙方的專業能力作為選擇對象條件,則可增加事務所團隊經歷與業績,方能為標案或市場,提供相對的競爭力及市場需求。
    (4).應用工具的選擇:3D RHINO及其他3D輔助工具的應用可呈現更多元的設計理念與國際接軌。


    This study was inspired by a recent influx of international design proposal bids for Taiwan’s domestic architectural projects. Exhibiting an architectural design operations workflow an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hat are distinct from that of domestic architectural design firms, foreign architects began to enter the Taiwanese market 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irectly influences competence and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al techniques an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used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iques among designers. A review of the cas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bidding for the design proposals indicates that, other than reviewing domestic legislation, domestic architects ultimately wa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al design process, including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eative ideas to gai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s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projects.

    Centering on the theme of “operational behavior in cooperative patterns” and drawing on concrete cas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s well as on cases of domestic firm operations, this study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and capabilities for technical operations. By employing practical case analysis and conducting technical interview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behavior using a specializ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procedure of operational workflow.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the following:

    (a) Benefits of cooperative patterns: Based on various motives and purposes, any cooperative behavior adopted can gain experiences from cooperative partner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expertise. In particular, the pattern of establishing a joint venture in long-term cooperation is more conducive to effectiv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 Operational behavior in design proposals: Because of a lack of experienc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aiwanese architect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institutional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the bidding terms. Consequently, they might be sidelined when cooperating with foreign architects and be unab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ual design process.

    (c) Strategic relationships provided in a cooperative pattern: The selection of cooperative partn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both parties, to promote the firm’s experience and performance, be competitive, and satisfy the market’s demand for the bidding projects or the market.

    (d) Choice of application tools: The employment of 3D RHINO and other 3D design-aids might help to present a diversity of design concepts that comply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論 文 摘 要I ABSTRACTII 誌 謝III 目 錄IV 圖索引VII 表索引X 第一章 緒 論1 1.1研究目的2 1.2 研究方法3 1.3文獻回顧3 1.3.1合作模式型態案例收集3 1.3.3城市行銷的定義16 1.3.4有關於台灣國際競圖與合作模式文獻18 第二章 國內、國外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參與模式案例21 2.1合作案例-高雄世運會體育場館規劃競圖案21 2.1.1案件摘要21 2.2合作動機21 2.3工作責任分配22 2.4 團隊組織架構圖25 2.5設計發展時程與溝通平台27 2.5.1設計發展時程27 2.5.2溝通平台28 2.6作業執行人員分配29 2.7規劃概念說明29 2.7.1平面發展對照說明30 2.8設計整合完成圖面35 2.9小結分析41 2.9.1 個案合作條件性行為41 2.9.2 設計的有效學習與獲得性41 2.9.3應用技術的有效獲得性42 2.9.4規劃階段成本效能性43 2.9.5合作經驗與技術的成長性43 2.9.5.1後續完成案件44 第三章 國內、國外建築師共組公司案例45 3.1 合作案例-國內集合住宅45 3.1.1案件摘要45 3.1.2作業關係45 3.2 合作動機46 3.2.1事務所經營方向理念47 3.3工作責任分配47 3.4團隊組織架構圖48 3.5設計時程與溝通平台48 3.6作業執行人員分配50 3.6.1前期作業發展流程說明50 3.6.2後期作業發展流程說明51 3.7規劃作業流程52 3.7.1 平面發展對照說明53 3.7.2初步細部設計發展55 3.7.3方案確定設計發展55 3.7.4細部尺寸確定57 3.8設計整合完成圖面61 3.9小結分析65 3.8.1合作條件性行為65 3.8.2 設計的有效學習與獲得性65 3.8.3應用技術的有效獲得性66 3.8.4合作階段成本效能性67 3.8.5合作經驗與技術的成長性67 3.8.5.1 後續完成案件68 第四章、國外建築師為主導國內建築師為輔案例69 4.1合作案例-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69 4.1.1競圖摘要69 4.2合作動機70 4.3競圖階段工作責任分配及團隊組織架構70 4.4設計時程與溝通平台71 4.5作業執行人員分配72 4.6競圖階段規劃作業流程73 4.7設計整合完成圖面74 4.8得標後設計發展階段團隊組織架構77 4.8.1設計發展階段事務所工作團隊組織架構及責任分配78 4.8.2設計階段平面發展對照說明79 4.8.3 3D機電結構空調整合81 4.8.4造船工業與建築設計82 4.9小結分析83 4.9.1 個案合作條件性行為83 4.9.2 設計的有效學習與獲得性84 4.9.3應用技術的有效獲得性85 4.9.4規劃階段成本效能性86 4.9.5合作經驗與技術的成長性86 第五章、合作案例問題與提供及交換關係比較87 5.1合作模式問題87 5.1.1設計提案模式87 5.1.2工作分配與協調與合作89 5.1.3空間需求與預算整合觀念92 5.1.4操作技術與應用93 5.1.5設計費用分攤比例94 5.2合作模式提供與交換因子95 5.2.1設計案條件因子95 5.2.2市場條件因子95 5.2.3團隊經歷與創新能力97 5.3 合作模式的策略選擇比較9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9 6.1合作所面對的課題99 6.2大小規模事務所所面對的課題100 6.3合作因子的考量選擇建議100 6.4操作行為所需應用工具建議101 6.4.1非自由型設計案101 6.4.2自由型設計案102 參考文獻103 附錄一 高雄世運體育場館規劃設計平立面圖105 附錄二 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設計圖說105

    一、中文部分
    1.李宗隆,都市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06,2009高雄市發展願景說明書,高雄:高雄市都市發展局。
    2.李宗隆、賴春金,團隊建立與團隊合作,T&D飛訊第50期,2006。
    3.邱麗珠,結合城市行銷理念之規劃程序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4.林道永,台灣國際競圖中的建築設計概念之探討,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5.高雄世界運動會之研究—運動賽會與城市發展,劉宏裕,明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學術論壇,2009。
    6.蔡雪芬,應用城市規劃行銷城市願景與規劃理念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所碩士論文,2008。
    7.黃照貴、張海青,全球資訊網策略聯盟運用發展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Vol.3, No.1, pp.59∼73。
    8.黃國榮,藝文場館建築工程採行國際競圖問題之探討,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第十七期/頁89~92,2011。
    9.黃國榮,藝文場館建築工程採行國際競圖問題之探討,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第十七期/頁89~92,2011。
    10.陳書俞,「台灣建築人文地景之蛻變-從台中大歌劇院談起」藝術家雜誌,第396期,2008,頁195
    11.蔡雪芬,應用城市規劃行銷城市願景與規劃理念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所碩士論文,2008。
    12.鄧詩韻、陳炳宏、黃協弘,全球資訊網策略聯盟運用發展之研究,傳播與管理研究期刊 第6卷第1期/頁 49~78,2006。
    13.劉宏裕,高雄世界運動會之研究—運動 賽會與城市發展, 「城市發展」第八期,2009。
    14.Roger Trancik,謝慶達譯, FINDING LOST SPACE <找尋失落的空間>,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15.建築師雜誌,苗栗客家文化園區,2013,2月,頁38。
    16.建築師雜誌,大東藝術文化中心,2012,6月,頁50。
    17.建築師雜誌,向山行政中心,2010,12月,頁80。
    18.建築師雜誌,台中文心森林公園暨圓滿戶外劇場,2009,8月,頁72。
    19.建築師雜誌,2009世運會主場館,2009,6月,頁42。
    建築師雜誌,御松園 /日商株式會社高松伸建築設計事務所+吳伯昌+
    王克誠建築師事務所+李得榮建築師事務所2005,8月,頁68
    二、英文部分
    1.Kevin Lane Keller.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1998。
    2.G. J. Ashworth, Henk Voogd,Selling the City,1993。
    3.Kotler , Marketing Management,1988。
    4.Holcomb .B, City Mark-over Marketing the Post-industria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