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晗
Han Huang
論文名稱: 參與式手法應用於社會議題創作 —以安樂死在台灣合法化討論為例
Participatory Creation of Curatorial Design -The Case of Taking the Legalization of Euthanasia in Taiwa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李根在
Ken-Tsai Lee
口試委員: 柯志祥
Chih-Hsiang Ko
蔡頌德
Sung-Te Ts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安樂死參與式手法視覺傳達資訊設計
外文關鍵詞: euthanasia, information design, participatory approach, visual communi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4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從二十世紀初到現在,世界人口平均壽命持續增長,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年化問題。老年人口隨著年齡的的增加,生命個體的脆弱性也響應增加,雖然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發展,但仍舊有相當一部分的疾病問題是現有的醫療技術無法測底治癒的,醫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延續病患生命的長度,等待他們的最終結果只有「死亡」,那麼我們延長的到底是生命,還是痛苦?
安樂死這個議題對人性的衝擊比死亡來得更加直接和具體、其中所牽扯到法律、道德、倫理、醫學、宗教、信望、哲學等等各個不同層面的問題,又觸及生死這個難有定論的問題,在社會上一直被爭論不休。在台灣這個極度宣揚自由和人權的社會,大家對於安樂死合法化的態度又將是如何呢?本次研究創作將基於這種關懷生命為立論的出發點,試圖從爭論不休,且各有其正確論述的混戰中,努力尋求一個平衡點來引起大眾對安樂死這一議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討論。
本研究透過前期資料收集與問卷調查等前期作業,了解到雖然大眾對於安樂死合法化的支持度頗高,但往往都只是基於感性層面的認知,對於安樂死的相關資訊其實並不甚瞭解。經過多方考量,設計師決定以參與式設計手法的介入本次議題的研究創作,設定以模擬商業藥局的形式進行展覽。展出將安樂死的相關資訊進行分類介紹,並針對到場的觀眾進行安樂死價值認同的調查。展覽最終命名為「安樂診療室」,展出內容以「資訊科普」、「觀點對談」、「觀展人員的觀點表達」為主軸,主要劃分為「安樂死資訊普及」「參與式互動裝置」「安樂死觀點分享」三個體塊,展覽期間吸引了眾多觀眾入場觀看,觀眾透過與展場的互動瞭解到了更多與安樂死相關資訊的同時,也藉由展覽預設的引導逐漸轉變為觀點輸出的表達者,真正成為展場的主人,增添了許多對安樂死合法化這一議題的討論熱情,設計師也藉由本次展覽重新審視了自身在本次研究創作中的立場關係。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almost all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facing a serious population aging problem. With the increase in ag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he vulnerability of living individuals also increases. Although medical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and develop, there are still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diseases that cannot be cured by existing medical technology. The only thing doctors can do is Extend the length of the patient's life as long as possible, waiting for their final result is only "death", so are we prolonging life or pain?
The issue of euthanasia has a more direct and specific impact on human nature than death. It involves issues at different levels such as law, morality, ethics, medicine, religion, faith, hope, and philosophy. It also touches on the inconclusive issue of life and death. It has always been debated in society. In Taiwan, a society that promotes freedom and human rights, what is everyone's attitude towards the legalization of euthanasia? This research and creation will be based on this kind of caring for lif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rying to find a balance point from the endless debate and each has its own correct discussion, so as to arouse the public's deeper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euthanasia.
Through preliminary data collec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preliminary operations, this study understands that although the public has high support for legalization of euthanasia, it is often based on perceptual cognition and does not know much about euthanasia. After many considerations, the designer decid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this topic through participatory design, and set up an exhibition in the form of simulating a commercial pharmacy. The exhibition introduces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euthanasia by category, and investigates the audience's euthanasia value identification. The exhibition was finally named " Euthanasia consulting room ". The exhibition content wa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namely "Information Popularization", "opinion dialogue" and "audience's opinion expression". During the exhibition period, many visitors were attracted to watch. While the audience learned more about euthanasia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exhibition hall,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he exhibition's presupposition, he gradually changed into an expression of views, and really became the master of the exhibition, adding a lot of enthusiasm for the discussion of the legalization of euthanasia. The designer also reexamined his position in this research and creation through this exhibition.

摘 要 I ABSTRACT II 謝 誌 III 一、 緒論 1 1.1 創作背景與動機 1 1.2 創作目的 3 1.3 本次創作之範圍與限制如下: 3 1.4 創作流程與架構 4 1.5 名詞解釋 6 1.5.1 安樂死的定義 6 1.5.2 主動安樂死 7 1.5.3 被動安樂死 7 1.5.4 協助自殺 8 1.5.5 安寧治療的真諦 8 1.5.6 安寧療護與安樂死的差異 8 1.5.7 《病人自主權力法》 9 1.5.8 安樂死在全球範圍內的執行與否 10 二、 文獻探討 12 2.1 參與式創作 12 2.1.1 定義與結構 12 2.1.2 參與式創作案例分析 14 2.2 小結 19 三、 創作方法與設計規劃 20 3.1 創作方法擬定 20 3.2 資料收集 21 3.2.1 安樂死議題相關的創作收集 21 3.2.2 人口現狀分析 24 3.3 問卷調查與分析 30 3.3.1 問卷設計 30 3.3.2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 36 3.3.3 受測者對安樂死的認知程度分析 37 3.3.4 受測者對於安樂死的價值認同分析 41 3.3.5 開放性問題答復統計 42 3.3.6 交叉分析 42 3.4 小結 43 四、 創作設計過程與創作成果 45 4.1 .展覽視覺設計 45 4.1.1 標誌設計 45 4.1.2 展場空間規劃 47 4.1.3 安樂死資訊圖文設計 49 4.1.4 藥盒設計 51 4.1.5 主題海報設計 95 4.1.6 互動遊戲設計 100 4.1.7 價值認同問詢裝置設計 104 4.1.8 觀點表達展板 107 4.1.9 參觀者意願聞訊 109 4.1.10 展覽介紹與主視覺設計 110 4.1.11 引導卡片設計 112 4.2 創作成果 113 4.2.1 資訊藥盒與疊疊樂藥盒製作 113 4.2.2 價值觀念問訊裝置製作 115 4.2.3 問訊裝置投票膠囊製作 117 4.2.4 成果展出 119 五、 結論與建議 133 5.1 自我評述 133 5.2 結論 134 5.3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138

學術論文
王耘婕(2015)。自願安樂死的出路---從死亡權的角度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tdms9
吳羿蓉(2015)。互動手法應用於身心障礙兒童議題設計創作。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9ncby
邱鐘垣(2012)。從法律規範論末期病人的安樂死訴求。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25k5e
柯佳佑(2014)。歡迎來我家:以參與式藝術創作探究社區本位藝術教育實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6uj8a
陳俊杰(2010)。從孟子的倫理觀點省思安樂死的問題。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rd428t
陳明威(2010)。經驗個案與道德哲學之分析─以「安樂死」爭議為例。東吳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xa54p
陳映君(2021)。參與式手法應用於地方創生之實踐-以台南市學甲區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dz42d
張智皓(2014)。「積極安樂死」與「消極安樂死」之道德差異與許可性。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ku9qu
許智偉(2020)。參與式手法應用於互動式策展設計 - 以本我共享與窺視行為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ga697
曹心琪(2015)。參與式創作應用於策展設計 - 以捐血議題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35w5w
楊思菁(2021)。感知的召喚:參與式藝術之創造性行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uwk3pf
鄭雲鵬(2008)。由倫理與法律的角度探討安樂死的議題。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一般生組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hsh49h
鄭林佳(2009)。當觀眾變成共同創作者:參與式藝術創作意義探究(1990-2009)。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vwysgk
劉子豪(2018)。參與式藝術手法運用於環境平面設計-以台北蟾蜍山聚落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96y85
書籍與期刊
江宛諭(2021)。影響以房養老商品發展之因素探討。台灣,財金論文叢刊,2021年6月,第34期,1-17頁。
李智仁(2021)。金融老年學視角下的金融創新應用與發展。台灣,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 40 期 ,70-79 頁。
陳明進(2001)。安樂死問題初探。台灣,台東師院學報,12卷1期,211-241頁。
張靜慧(2017)。高喊安樂死之前,台灣要先做好5件事。台灣, 康健雜誌 第218期
韓大元(2012)。論安樂死立法的憲法界限。中國大陸,清華法學,2012年01期
Corr, C. A., Nabe, C., & Corr, D. M. (1994). Death and dying, life and living. (pp.543-574)Pacific Grove, Calif:Brooks/Cole
蔡宏斌(2020)。好活與安老:從病人自主權到安寧緩和,「全人善終」完全指南,發光體出版社
網路資料
陳威澄(2017)。輔助自殺與安樂死。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8日10:30。檢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413
陳威澄(2017)。生命的終點你想要如何收尾——認識「輔助自殺」與「安樂死」。出處/ The News Lens 檢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329?cv=1
彭雅立(2019)。我可以決定善終嗎?病人自主權利法說分明。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8日10:41。檢自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1816/3786087
賴子歆(2017)。我們延長的到底是生命,還是痛苦?──專訪瑞士組織「尊嚴」。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8日10:33。檢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euthanasia-switzerland-dignitas-assisted-suicide
賴子歆 鄭涵文(2017)。生與死的兩難:安樂死在台灣?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8日10:35。檢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euthanasia-taiwan
靈鷲山佛教教團(2012)。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四個階段——認清本質才能找到生命價值。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8日10:37。檢自https://www.093.org.tw/news_in.aspx?siteid=&usid=&mnuid=1445&modid=64&nid=6211&noframe=
廖元玲(2018)。傅達仁提倡「安樂死合法化」,台灣社會真的準備好了嗎?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8日10:40。檢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8/post/20180604000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2018)。安寧治療。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8日10:41。檢自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1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2024/09/08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7/09/08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2027/09/08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