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饒真強
Jen-chiang Rau
論文名稱: 海報文案編排設計與文字色彩對視覺掌握廣度的影響
Influences of the layout pattern and color of poster text on the span of comprehension
指導教授: 王韋堯
Regina W. Y Wang
口試委員: 林品章
Pin-chang Lin
陳建雄
Chien-hsiung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視覺掌握廣度、編排設計
外文關鍵詞: span of comprehension
相關次數: 點閱:205下載:3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海報文案編排中,「編排形狀」與「文字色彩」對視覺掌握廣度的影響,首先對「海報文案編排形狀」進行現況分析,了解海報文案編排形狀,在海報設計上運用的趨勢,以焦點小組調查及卡片分群的方式對海報文案編排形狀進行解析;再以實驗方式對解析過後之「幾何編排形狀」搭配「文字色彩」進行視覺掌握廣度調查,並分析實驗數據,以質性方式探討海報設計編排中「幾何編排形狀」與「文字色彩」對視覺掌握廣度的關係。

    在現況分析中發現,海報文案編排形狀中,以幾何直線形的使用佔絕大部分,總共佔了調查分類圖形中的79%,其次為自由直線形17%,至於幾何曲線形(3.5%)與自由曲線形(0.5%)所佔的比例極低。若以幾何形及自由形兩類形狀來做比較,則幾何形更佔了82.5%的比例,遠高於自由形的17.5%,由研究分析結果可得知在海報文案編排形狀中,以幾何造形的使用最為普遍。

    本研究以文字記憶數量的多寡作為視覺掌握廣度績效高低之判斷依據,記憶正確且數量越多則視覺掌握廣度績效越高。實驗結果顯示:「編排形狀」與「文字色彩」兩自變項中,主要以「文字色彩」對視覺掌握廣度的績效具有顯著差異,其中以後退色中的「紫色文字」在中明度無彩色背景中的文字記憶數量績效較佳
    。而「編排形狀」與「視覺區域」以及「視覺區域」與「文字色彩」對視覺掌握廣度的績效,則有顯著交互作用的影響;在視覺區域中,則以第二視區及第五視區的視覺掌握廣度績效表現最好,其中以「四角形編排形狀」及「五角形編排形狀」的視覺掌握廣度差異最為明顯,顯示受測者對「幾何編排形狀」中的視覺觀察焦點多集中於此。


    Investigated were the influence of “layout pattern” and “the color of poster text” on the span of comprehension. Current “styles of poster text layout” were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pattern of text layout. A focus group, survey, and card clustering were applied to interpret poster text layout in terms of poster design trends. A survey on the span of comprehension was conducted with the “geometric patterns” and “text colors” conclud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survey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geometric layout/text color” and span of comprehension with the qualitative approach.

    Findings i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tyles indicated that geometric straight line and free straight line patterns sharing 79% and 17% of the total patterns surveyed respectively are the commonest and second most common poster text layout; while geometric curve and free curve patterns sharing 3.5% and 0.5% of the total are the least and second least common. Comparing geometric patterns with free patterns, the former shares 82.5%, which is much greater than the latter at 17.5%. Therefore, geometric patterns are the commonest in poster text layout.

    The amount of characters memorized is the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the efficiency of span of comprehension, i.e. the more accurate the characters remembered, the greater the efficiency in span of comprehension. Results of experiments indicated, for both variances, that in terms of “layout pattern” and “text color”, the latter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of span of comprehension, and a better efficiency (amount of characters remembered) was observed in the faded “purple text” of Middle Ming Font against a blank background. The “layout pattern and visual area”, and “visual area” and “text color”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of span of comprehension. Among the visual areas, the greatest efficiency was observed in areas 2 and 5;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square layout pattern” and “pentagonal layout pattern”, suggesting that the latter was the focus of observation in “geometric patterns” of respondents.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問題 3 1.4 研究相關名詞詮釋 3 1.4.1 視覺掌握廣度(span of apprehension) 3 1.4.2 編排形狀 4 1.4.3 文字色彩 4 1.5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1.6 研究工作架構與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海報文案編排設計 7 2.1.1 海報文案編排的設計元素 7 2.1.2 海報文案編排形狀的完形法則(Gestalt Law) 9 2.1.3 海報文案編排設計視認影響因素 11 2.1.4 閱讀版面的視覺動線 12 2.2 文字的認知歷程 14 2.2.1 視覺掌握廣度 14 2.2.2 文字認知的訊息處理模型 15 2.3 色彩與文字視覺掌握廣度的關係 18 第三章 現況分析 21 3.1 海報文案編排形狀分類依據 21 3.1.1 形的意義與分類 21 3.1.2 平面形的分類 22 3.2 海報文案編排形狀調查 24 3.2.1 海報文案編排形狀調查方法 24 3.2.2 調查對象 24 3.2.3 調查範圍與限制 25 3.2.4 焦點小組 25 3.2.5 調查樣本之選擇與過濾 25 3.2.6 調查樣本製作與呈現方式 26 3.2.7 海報文案編排形狀調查分類 26 3.2.8 海報文案調查結果分析 27 3.3 海報版面「設計元素」現況調查 29 3.3.1 調查樣本選定 29 3.3.2 調查樣本製作與呈現方式 29 3.3.3 焦點小組 30 3.3.4 進行海報版面設計元素現況分類 30 3.3.5 海報版面「設計元素」調查解果分析 30 第四章 研究方法 33 4.1 實驗對象 34 4.2 研究工具 35 4.2.1 實驗編排外形之設定 35 4.2.2 實驗編排視覺區域之界定 35 4.2.3 實驗色彩之設計 36 4.2.4 實驗編排字數之設定 37 4.2.5 實驗編排字體取樣 37 4.2.6 實驗測試樣本製作及呈現方式 38 4.2.7 實驗設備與環境 39 4.3 實驗程序 41 4.3.1 預試 41 4.3.2 正式實驗 41 4.4 實驗分析方法 42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4 5.1 分析一:幾何編排形狀與色彩之文字記憶性分析 44 5.1.1 幾何編排形狀各與色彩之文字記憶性描述統計分析 44 5.1.2 幾何編排形狀與色彩之文字記憶性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 46 5.1.3 文字色彩之事後多重比較分析 49 5.2 分析二:幾何編排形狀與視區之文字記憶性分析 54 5.2.1 幾何編排形狀與視區之文字記憶性描述統計分析 54 5.2.2 幾何編排形狀與視區之文字記憶性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 57 5.2.3 幾何編排形狀與視區之文字記憶性事後比較分析 60 5.3 分析三:色彩與視區之文字記憶性性分析 71 5.3.1 色彩與視區之文字記憶性描述統計分析 71 5.3.2 色彩與視區之文字記憶性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 74 5.3.3 色彩與視區之文字記憶性事後比較分析 7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7 6.1 結論 87 6.1.1 海報文案編排設計對視覺掌握廣度的影響因素 87 6.1.2 海報文案形狀編排設計趨勢 88 6.1.3 「幾何編排形狀」與「文字色彩」對視覺掌握廣度的影響 89 6.1.4 「幾何編排形狀」與「視覺區域」對視覺掌握廣度的影響 90 6.1.5 「文字色彩」與「視覺區域」對視覺掌握廣度的影響 91 6.2 後續研究建議 93 參考文獻 96 附錄 100 附錄A 焦點小組成員 100   附錄B 海報文案編排形狀樣本 103   附錄C 海報文案編排形狀現況調查分類表 112   附錄D 海報版面設計元素樣本 114   附錄E 方格法編排之實驗樣 138   附錄F 海報實驗測試樣本 143   附錄G 實驗起始點設定數據 160   附錄H 內含實驗文字之閱讀文章 162

    大智浩(1986),設計的色彩計劃(陳曉問譯),台北:大陸書店,29-30。

    王韋堯、蔡百澐(2003),直線型之直接線索設計對高齡者視覺搜索與辨識文字訊息之績效比較,設計學報,8(3),91-106。

    王天津、侯東旭(1996),中文字型與字體大小對閱讀與搜索作業績效影響之研究,高雄工學院學報,3,1-15。

    王建楠(2000),基層醫學,15(2)。

    丘永福(1991),字學,台北:藝風堂出版社,8-9。

    田中正明(1999),視覺傳達設計(蘇守正譯),台北:六合,104。

    方俊明(1992),認知心理學與人格教育,台北:水牛圖書,156。

    李薦宏(1995),形/生活/與設計,台北:亞太圖書,78-79。

    何耀宗(1986),平面廣告設計,台北:雄獅圖書,54。

    吳翠珍(1995),傳播研究簡訊,3,10-12。

    林榮觀(1993),商業廣告設計,台北:藝術圖書,33-35。

    林崇宏(1998),造型•設計•藝術,台北:田園城市文化,77-79。

    林品章(1996),商業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8-275。

    林書堯(1998),色彩學,台北:三民書局,141-153。

    周穆謙(2001),零售商品包裝之標準字設計之運用趨勢及視認性評估,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

    柳下秀雄(1981),商業設計的編排與構成(王秀雄譯),天同:台北。

    柳閩生(1987),版面設計,台北:幼獅,43-62。

    洪隆盛(1991),高速公路靜態指示標誌中文字易識性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郁芳(1997),中文常用印刷字體之易讀性及其意象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高桂足、陳李鯛、蔡淑敏、古明嬋、許錫珍、徐芳華、陳若璋(1974)心理學名詞彙編,台北:文景,248。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陳建雄(1999),色彩辨識度與應用在使用者介面設計上的探討,工業設計,2,58-63。

    陳俊宏、黃雅卿、曹融、邱怡仁(1996),中文明體字字寬字高比及編排方式之易讀性和意像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佩鈺(2002),學童專用電腦鍵盤文字與色彩的視覺績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13-14。

    黃健治(2001),高齡者使用VDT之字體大小和字型的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陸韜(1993),平面構形基礎,台南:大孚,99-101。

    教育部(1978),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

    喻柏林、馮玲、曹河圻、李文玲(1990),漢字的視覺─知覺任務效應和漢字屬性效應,心理學報,2,141-147。

    彭聃齡、張必隱(2000),認知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須文蔚(2003),臺灣網路文學傳播之傳播者特質初探,國科會委託專案研究計畫,6。

    楊治良、郭力平、王沛、陳寧(2001),記憶心理學,台北:五南,39-41。

    楊清田(1996),構成,台北:三民,56-80。

    楊博民(1997),心理實驗綱要,台北:五南,197。

    蔡登傳(2001),應用文字的字形描述值評估其視認度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104-109。

    鄭麗玉(200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15-32。

    鄭昭明、陳學志(1991),漢字的簡化對文字讀寫的影響,華文世界,62,86-104。

    鄭昭明(1981),漢字認知的歷程,中華心理學刊,23,137-153。

    鄭國裕、林盤聳(1987),色彩學,台北:藝風堂。

    鄭世宏、張銘勳(1996),中文筆劃數及字型於VDT顯示幕之間閱讀視認性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鄧成連(1987),商品包裝設計,台北:北興圖書,104。

    蘇宗雄(1988),文字造型與文字編排(第二版),台北:檸檬黃,101-136。

    Phaidon (2003), area, USA: Phaidon.

    Kroemer, Karl (2002), 人體工學─容易與有效設計法(劉又昇譯),台北:六和出版社。

    Koffka, K. (2000),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黎煒譯),台北:昭明,23-183。

    Musen, G. & O' Neill, J . E (1997), Implicit memory for nonverbal associa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3,
      1192-1102

    Neisser, U. (1967), Cogn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Postoor, S., (1990), Legibility and subjective preference for color combinations in text. Human Factors, 32(2), 157-171

    Sperling, G. (1960),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brief visual presentation Psychoglogical Monographs, 74(Whole No. 498)

    Kohler, W.(1998),完形心理學(李姍姍譯),台北:桂冠,93-11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