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梁維琳
Wei-ling Liang
論文名稱: 以虛擬實境探討地下街空間緊急避難出口之選擇
A VR Simulation Study of Choosing Exit in Underground Arcades.
指導教授: 林慶元
Ching-yuan Lin
口試委員: 江維華
Wei-hwa Chiang
黃進興
Chin-hsing H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建築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6
中文關鍵詞: 虛擬實境逃生避難地下街出口
外文關鍵詞: Virtual Reality, Evacuation, Underground Arcades, Exit
相關次數: 點閱:285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都市發展得越密集,土地越顯得珍貴。許多空間形式紛紛往地下化發展,因此也開始有地下街的空間產生;由於地下空間一旦遭受到火災,往往比在地面層上的災害要來的大。本研究以虛擬實境模擬方式建立一條地下街,並模擬火災情境中的煙霧所造成視線不良之情況以及警報聲響,讓受測者找尋通往地面層的安全出口。
    所獲得的具體結論如下:
    1. 受測者第一次轉彎的方向與之後逃生出口位置會是位在同一側。
    2. 大多數都往距離最近的出口方向逃生。
    3. 避難者的性別、方向感、是否為建築設計專業背景以及有無類似空間的經驗值,經過統
    計方法分析;以上條件均不會影響避難時間的長短,也相對的對於出口方向的選擇沒有
    影響。


    When economy improves, the urban will be developed very fast. More and more space are required for building public facilities, commercial buildings …etc.; it makes people try to re-find another way to consider how to utilize underground spaces.
    Of a fine occurs in an underground space, it will cause much more damage as compared with one on the ground. This research will us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o building an underground arcades’ model consisting of simulation smoke and alarm inside. The results are concluded as the following:
    1. The turns of testers’ first make and the exits they choose are located on
    the same side.
    2. Most testers walk to their nearest exits to evacuate.
    3. The testers’ gender, sense of direction,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spatial experience do not demonstrat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tistical testing the length of evacuation time and choosing the
    orientation of exit.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 論 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1-2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1-3 研究目的 2 1-4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5 2-1 避難理論 5 2-1.1 避難逃生之觀念 5 2-2 避難逃生時行為模式及其心理特性 6 2-3 避難逃生之生理特性 7 2-3.1 一般行人流理論與步行速度 9 2-4 虛擬實境之模擬與應用 11 2-4.1 基本定義 11 2-4.2 虛擬實境與避難 13 第三章 實驗方法與設計 15 3-1 實驗模擬空間概述 15 3-2 實驗設備與環境模擬設定 17 3-3 實驗程式與設計 19 3-4 分析變數項設計 26 3-5 樣本背景 26 3-6 檢定分析方法 26 第四章 避難出口選擇與避難時間之綜合分析 28 4-1 樣本背景分析 28 4-2 差異性分析 29 4-3 方向感與過往空間經驗特性分析 32 4-4 影響避難時間差異因素 34 4-4.1 性別與逃生避難時間交叉分析 34 4-4.2 專業別與逃生避難時間交叉分析 35 4-4.3 決策點與逃生避難時間交叉分析 36 4-4.4 警報聲響與逃生避難時間交叉分析 37 4-4.5 出口選擇與逃生避難時間交叉分析 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0 5-1 結論 40 5-2 建議 41 參考文獻 42 附錄 實驗記錄表

    1.簡賢文,建築物火災調查與分析,空間雜誌No.72,1995。
    2.林慶元,火災安全學課堂講義第十章,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防火材料研究室,1997。
    3.黃楚材,火災中避難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官學校,碩士論文,1988。
    4.陳建忠等,以虛擬實境探討避難標示設備認知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6。
    5.日本建築中心,建築物總和防火設計法-第3卷避難安全設計法,日本建築中心,1988。
    6.賴以軒,通道與樓梯一般通行及緊急疏散行人流分析與模擬模式建立之研究,國立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7.常懷生,建築環境心理學,田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8.田中哮義,建築火災安全工學入門,財團法人日本建築中心,1995。
    9.John J. Fruin,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1971。
    10.John J. Fruin,Pedestrian System Planning for High-rise Building,1973。
    11.陳智泓,網路虛擬實境在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建置與應用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圖書資
    訊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2.Stanney K.M., Virtual Environment. In J. A. Jacko & A. Sears (Eds.),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andbook: Fundamentals, Evolving Technologies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pp.621-634): Lawrence (2003).
    13.Wilson, J. R., Virtual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and applied Ergonomics,
    Ergonomics, 30, 3-9(1999).
    14.Weyrich, M., & Drews, P., An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for Virtual Manufacturing: the Virtual Workbench, Computers in Industry, 38, 5-15(1999).
    15.羅國瑜,社會心理承載量與情緒體驗關係之研究,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2。
    16.徐愛琳、吳榮心譯,Robert W. Marans and Daniel Stokols原著,環境模擬:研究與政
    策課題,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17.楊致祥,公共空間避難逃生之虛擬實境模擬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7。
    18.李麗雪、洪得娟、顏家芝譯,Richard C. Smardon/James F. Palemr/John P. Felleman
    原著,景觀視覺評估與分析,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19.張基成、周保男,線上影像式虛擬校園導覽系統-資訊與教育特刊,頁338,台中市:資
    訊與教育雜誌社,2001。
    20.張書維,體育館空間避難路徑之視覺模擬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4。
    21.李石頓,建築物火災現象電腦模擬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硏究所籌備處專題硏究計畫成果
    報告,1992。
    22.陳柏翰,臺北市車站周邊地下街空間使用之調查分析,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8。
    23.王人弘,地下街尋路行為與空間概念建構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3。
    24.楊靖威,建築物性能是防火設計程序之研究-以地下街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3。
    25.翁耀臨,淺談交叉分析與卡方檢定,翰林數學天地地30期p37,教材教法。
    26.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 London:MIT(1960)
    27.陳佳欣,虛擬環境中跟隨鏡頭與尋路績效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
    系,碩士論文,2004。
    28.林顯榕,台北市地下街的空間區位與消費者行為,地理研究期刊,2005。
    29.林欽榮,地下商店街開發-都市空間立體化的發展趨勢,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988。
    30.張培紅,建築物火災中人員群集避難行為可靠性的研究,火災科學Fire Safety
    Science,2000。
    31.曾國維,虛擬環境中的導引與串聯-以虛擬博物館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論文。
    32.G. Cook, G. Webber, S.A. Gillham, S.A. Le Scouiller, E. Mosely, The
    legibility and conspicuity of Emergency escape route signage for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2005)
    33.李逢春、黃俊銘,Quest 3D互動多媒體設計寶典,安全教育推廣協會、艾伯特電通聯合
    出版,2006。
    34.鄭惟厚譯,原著David S. Moore,統計,讓數字說話!,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199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