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誠
Chen - Chiou
論文名稱: 台灣企業對智慧財產權管理的策略意圖
The Strategic Int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Taiwanese Enterprises
指導教授: 耿筠
none
口試委員: 許文齡
none
蔡鴻文
no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應用科技學院 - 專利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atent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5
中文關鍵詞: 知識經濟智慧財產權管理策略意圖
外文關鍵詞: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 Strategic Intent
相關次數: 點閱:1186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智慧財產權也由法律議題變成了策略議題,人們必須開始對智慧財產權進行管理。雖然台灣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財務會計以及商業管理上已經有良好的成績,但是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管理仍然略顯不足。本研究試圖探究台灣企業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看法,是否認為智慧財產權重要?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會展開對智慧財產權的管理?管理智慧財產權的目的又是什麼?希望透過這些問題找出台灣企業對於智慧財產權管理的策略意圖。

      為了要了解上述的這些問題,本研究採用訪談調查法,並且設計了四個半結構式的訪談問卷對55間企業進行訪談。這些企業包含來自電子、化工、機械、生物科技、農業以及文創產業的企業。

      基於這55筆訪談資料,我們首先得知了台灣企業對於智慧財產權的重視程度。大多數的企業都認為智慧財產權是重要的,因為有這些權利可以保護企業的研發成果與產品。但是許多文創產業中的企業則認為智慧財產權對企業的保護力是不夠的,所以對於智財反而持負面的態度。第二個與第三個問題顯示出了台灣企業投入管理智財的原因,以及管理智財的目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部分企業曾經經歷過智財的訴訟,或是曾經得知同業發生過智財訴訟,故而不希望再度於此事件上有所虧損。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企業累積了一定程度的研發成果,所以希望可以開始妥善的管理之。關於企業管理智慧財產權的目的仍然是被動原因為主。對於訪談樣本企業來說,智慧財產權仍然不是一項攻擊武器,但是少部份的企業希望未來能夠利用智慧財產權來打擊競爭對手。最後一個原因則是關於智財工作的授權狀況。從研究結果可以知道,電子產業的授權程度最高,其次是機械、生物科技以及化工產業。授權程度最低的則是農業與文創兩個產業。


    As the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rriv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issue and people have started to manage IP issues.
    Although Taiwan has great achievement on R&D, manufactur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managing, but companies in Taiwan are still unfamiliar with IP managing. In this research, we try to find out how important Taiwan companies think IP is? What events will influence companies to devote IP manage? And what is the purpose to manage IP? Through the questions, we can understand what is the strategic intent of IP manage of Taiwan compan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ose questions we mention above, we chose "Interview Survey" as the research method. We conducted 4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55 firms from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chemical industry, machinery industry, biotechnological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55 case studies, we discoverd that most firms do care about IP in the first place. They think IP gives them the right to protect their products and R&D results. However, many firms from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ake a negative attitude to IP manage. They think IP can't protect their products and design result. The second and third questions showed why firms start to manage IP and why they want to implement it.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some firms had experienc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tigation and don't want to suffer losses again. The other reason is that some firms have accumulated many R&D results and wanted to protect it. Most of the firms manage IP passivel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still not a weapon for those firms, but few of them have the willing to attack other competitors in the future. The last question shows the status of authorize of the IP works.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has the highest authorization level and sequentially is the machinery, biotechnolog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The agri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have the lowest authorization level about IP working.

    中文摘要 VII ABSTRACT VIII 目錄 X 表目錄 XII 圖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策略意圖 5 第一項 策略意圖之定義 5 第二項 策略意圖與組織任務以及組織願景的差異性探討 7 第三項 策略意圖概念於工作外包研究之應用 8 第四項 策略意圖概念於探討產業狀況之應用 9 第五項 策略意圖對於本研究的啟示 11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管理 11 第一項 知識經濟 12 第二項 智慧財產權的範疇 13 第三項 Carlsson於2008年對智慧財產管理之研究 14 第四項 Bader於智慧財產管理的研究 16 第五項 Smith於2002年對智慧財產管理之研究 19 第六項 智慧財產權管理對本研究之啟示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23 第一項 研究方法的類型 23 第二項 調查法 24 第三項 訪問調查法 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5 第三節 訪談大綱 26 第一項 訪談大綱1 26 第二項 訪談大綱2 27 第三項 訪談大綱3 27 第四項 訪談大綱4 27 第五項 專家效度評定 27 第四節 抽樣計畫 28 第一項 抽樣方法 28 第二項 產業分類 29 第三項 樣本大小 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5 第一節 電子產業訪談內容彙整 35 第二節 民生化工產業訪談內容彙整 41 第三節 機械產業訪談內容彙整 48 第四節 生物科技產業訪談內容彙整 54 第五節 農產業訪談內容彙整 61 第六節 文創產業訪談內容彙整 67 第七節 訪談內容彙整討論 72 第五章 結論 75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一項 台灣企業對於智慧財產權的重視程度 75 第二項 台灣企業對於智慧財產權管理的策略意圖 76 第二節 建議 77 第一項 特定產業對於智財的重視程度 77 第二項 企業投入智財工作之契機與目的 77 第三項 設立獨立之智財工作部門 77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78 參考文獻 79 中文部份 79 英文部份 79

    中文部分:

    中廣新聞網(2015年4月30日)。專利申請案減少 智財局:專利布局改變。中廣新聞網。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
    北美智權報(2016年1月25日)。如何正確認是當今所處的IP環境。北美智權報。取自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
    行政院主計處(2016)。行業標準分類。行政院主計處。
    周延鵬(2006)。虎與狐的智慧力-智慧資源規劃9把金鑰。台北市:天下文化。
    陳世顯(2015年3月16日)。智權風險管理-認識風險並善用風險。科技產業資訊室。取自http://iknow.stpi.narl.org.tw
    陳智凱(2006)。知識經濟。台北市:五南書局。
    陸義淋(2007)。智慧財產管理標準化。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陸義淋(2007)。智慧財產權管理實務及策略。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黃俊英(1997)。行銷研究概論。台北市:華泰書局。
    楊國梁、劉瀚榆(2005)。知識經濟-立論與實證。台北市:五南書局
    經濟部(2013)。智財戰略綱領六大戰略重點行動計畫。經濟部、文化部、農委會、科技部。
    經濟部工業局(2008)。智慧財產管理解碼。台北市:經濟部工業局。
    賴景昌、林國仕 (2004)。 知識經濟。科學發展月刊 (377), 58-63.
    謝銘洋(2007)。智慧財產法導論。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外文部分:

    Bader, M. A., Gassmann, O., Ziegler, N., & Rüther, F. (2012). Getting the most out of your IP–patent management along its life cycle. Drug discovery today,17(7),281-284.
    Campbell, A., & Yeung, S. (1991). Brief case: mission, vision and strategic intent.
    Carlsson, B., Dumitriu, M., Glass, J. T., Nard, C. A., & Barrett, R. (2008).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and structures, and the role of IP donations.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33(6), 549-559.
    DiRomualdo, A., & Gurbaxani, V. (1998). Strategic intent for IT outsourcing.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9(4), 67.
    Hamel, G., & Prahalad, C. K. (2005). Strategic int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3(7), 148-161.
    Levy, M., Powell, P., & Worrall, L. (2005). Strategic intent and e-business in SMEs:enablers and inhibitor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IRMJ), 18(4), 1-20.
    OECD. (1996),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Paris.
    Smith, M., & Hansen, F. (2002).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 strategic point of view.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3(4), 366-37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