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杜俊寬
Chun-Kuan Duh
論文名稱: 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之探討-以大學與教師之關係為中心
Patent Ownership of R&D Funded by the Government:Focusing on the University-Teacher Relationship
指導教授: 陳昭華
Jau-Hwa Chen
口試委員: 管中徽
Chung-Huei Kuan
陳曉慧
Hsiao-Hui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應用科技學院 - 專利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atent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3
中文關鍵詞: 科學技術基本法產學合作職務發明拜杜法受雇人發明法政府資助
外文關鍵詞: Funda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Employee Invention, Bayh-Dole Act, Act on Employees' Inventions, Government-funded
相關次數: 點閱:888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時代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帶動了科技產業的發展,各國無不爭相加入這場科技角逐的爭霸遊戲。大學因蘊藏豐沛的學術研究資源及高知識人才,往往成為政府與民間企業亟欲合作的對象,並希冀與校內的教師攜手將知識轉化為具經濟利益的技術,提高國家科技水準以應對高競爭環境的全球趨勢。我國科學技術基本法明文將政府資助的研究計畫成果下放大學,使大學得以自由地對該研發成果及其收入為保管、使用、收益及處分。然而,科學技術基本法並未對研發成果下放大學後的權利歸屬做更進一步的規範,以致該研發成果究應歸屬於大學抑或實際從事研究計畫的教師,仍有很大的爭議。

    產學合作風氣興起,大學因此獲得了更多的研究資源、資金,甚至學校聲譽,教師也逐漸走出過去埋首於成堆資料的教學研究模式,其職務不再僅限於從事教學及與教學相關的研究。然而,不可否認的,隨著全球知識經濟體系的轉變,大學教育已走向市場化及企業化,在此種趨勢下,大學教師的地位也正悄悄地轉變。本研究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分析大學與教師間的法律關係,並重新詮釋專利法職務發明僱傭關係之範圍,再逐一比對大學教師從事政府資助研究計畫中的各種相關因素,探討該研發成果所獲得之專利權是否會落入職務發明之範疇。

    本研究亦透過比較美國及德國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的相關法制及實務操作,歸納我國值得學習之優點。最後,本研究比較分析該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對象之利弊,並提出本研究之見解及建議。期待藉由本研究之結果,我國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能有更加明確之脈絡。


    With the ever-changing times,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s push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forwards,all countries are striving to join the game of the technology competition.Due to the abundant academic research resources and high knowledge of talents that the universities have,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in urgent need of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versities,hoping to work with the teachers to transform the knowledge into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technology,and improve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face the high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the global trend.The Funda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 of Taiwan allows the universities to possess the ownership of the R&D of government-funded research projects,so the universities can freely
    apply the R&D results and its incomes for the custody,use,profit, and disposition.However,the Funda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 did not make further regulations on the ownership of the R&D between the universities and the teachers,and therefore,there are still many ambiguous issues.

    Because of the flourishing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the universities have also gained more research resources,funds,and even school reputation.Besides,the teachers have also gradually moved out from the outdated styl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and their duties are no longer limited to academic teaching and the research as well.However,it is undeniable tha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lobal knowledge economy system,univers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market-oriented and enterprise,and in this trend,the statu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have quietly changed.This study analyzes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reinterprets the scope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of employee invention.In addition,the study compares the various factors related to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research projects which fund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o see whether the patent ownership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employee invention or not.

    Moreover,the study compares the government-funded research projects in terms of relevant laws and practical operations of the R&D of the U.S.A.and Germany and also summarizes their advantage for further study.Finally,the study analyze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R&D patent ownership,and propose the views and suggestions to conclude the study.It is expected that the study results can contribute the more clear idea in the patent ownership of the R&D of the government-funded research projec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2 第一項 研究範圍 2 第二項 研究方法 3 一、文獻分析法 3 二、比較分析法 4 三、判決分析法 4 第四節 本文架構 4 第五節 文獻探討 5 第二章 我國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7 第一節 政府資助大學研究之態樣 7 第二節 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之規範 9 第一項 科學技術基本法 10 第二項 相關辦法 11 一、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 11 二、經濟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 12 三、科技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 13 四、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 13 五、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 14 六、衛生福利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 15 第三節 大學與教師間之法律關係 15 第一項 大學教師之聘任契約 15 第二項 學者對大學與教師間法律關係之見解 16 一、大學與教師間並非承攬關係 17 二、認為大學與教師間為僱傭關係者 17 三、認為大學與教師間為委任關係者 20 第三項 本文對大學與教師間法律關係之見解 23 一、從僱傭契約之特徵觀之 23 二、從委任契約之特徵觀之 25 第四節 職務發明之認定原則:是否以民法僱傭關係下完成之發明為限? 26 第一項 學者對職務發明僱傭關係範圍之見解 28 一、認限於民法上的僱傭關係者 28 二、認非限於民法上的僱傭關係者 33 第二項 本文重新詮釋職務發明僱傭關係之範圍 38 一、單由從屬性判斷僱傭關係範圍可能過廣 38 二、單由從屬性判斷僱傭關係造成不同法律體系適用之紊亂 39 三、本文認為先由從屬性判斷,再判斷有關受雇人工作之因素 40 第三項 職務發明之範圍 41 一、學者見解 41 二、實務見解 42 三、本文見解 44 第五節 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45 第一項 若認為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為職務發明 45 一、大學走向企業化,教師地位轉變 45 二、大學與教師間為僱傭關係適用職務發明之規定 47 第二項 若認為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為出資聘人發明 51 第三項 本文歸納 54 第四項 我國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之校內規定 55 一、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56 二、專利費用分攤及專利收益之分配 57 第六節 法院見解-國立清華大學案 60 第一項 本案事實 60 一、原告主張 60 二、被告抗辯 61 第二項 本案爭點 62 第三項 法院見解 62 第四項 本文評析 62 第七節 小結 64 第三章 美國、德國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67 第一節 美國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67 第一項 拜杜法之立法目的 68 第二項 拜杜法中受政府資助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之規範 71 第三項 由「先發明主義」到「先發明人申請主義」 72 一、先發明主義(First-to-Invent) 72 二、先發明人申請主義(First-Inventor-to-File) 74 三、實務判決 76 第四項 美國專利實務上之受僱發明 78 一、契約約定權利移轉 80 二、受僱發明(employed-to-invent;hired-to-invent) 83 三、雇用人實施權(shop right) 85 四、小結 86 第五項 美國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87 一、美國大學與教師間之法律關係 87 二、實務上對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之操作 88 第六項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見解-Stanford v. Roche Molecular 91 一、本案事實 91 二、雙方當事人主張 93 三、本案爭點 94 四、法院見解 94 五、本文評析 97 第二節 德國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100 第一項 德國職務發明 100 一、德國專利法 100 二、德國受雇人發明法(Act on Employees’ Inventions) 101 第二項 德國大學教師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105 一、2002年修法前 106 二、2002年修法後 107 三、大學受他人資助或委託之研究 111 第四章 我國與美、德法制之比較暨專利權歸屬大學或教師之利弊分析 112 第一節 我國與美、德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之比較 112 第一項 法規之立法目的 112 第二項 大學與教師間對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112 一、我國與美國 112 二、德國 113 第二節 政府資助大學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之利弊分析 114 第一項 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大學 114 一、歸屬大學之優點 114 二、歸屬大學之缺點 115 第二項 研發成果專利權歸屬教師 116 一、歸屬教師之優點 116 二、歸屬教師之缺點 117 第三項 本文認為大學與教師應以契約明訂研發成果專利權之歸屬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6

    中文部分:

    一、書籍:
    1.王偉霖、劉江彬(2010)。《國際技術移轉制度理論與實務:兼論台灣立法與產學研因應之策略》。台北:華泰。
    2.杜怡靜(2004)。〈人事保證〉,收於:黃立(編),《民法債編各論(下)》,頁613-626。台北:元照。
    3.李淑明(2017)。《債法各論》,修訂八版。台北:元照。
    4.汪渡村(2008)。〈論職務發明受僱人報酬之範圍-兼評台灣高等法院97年度智上易字第3號民事判決〉,收於: 財團法人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編),《智慧財產的機會與挑戰:智慧財產的創造、保護與經營-劉江彬教授榮退論文集》,頁211-254。台北:元照。
    5.吳志光(2016)。《行政法》,修訂七版。台北:新學林。
    6.吳庚(2010)。《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修訂十一版。台北:三民。
    7.林明鏘(2006)。〈行政契約〉,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修訂三版,頁559-598。台北:元照。
    8.林良榮、孫迺翊(2013)。〈僱傭契約的「偽裝」與勞動權利之保護〉,收於:林良榮、孫迺翊(編),《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制度: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的比較》,頁43-72。台北:元照。
    9.林誠二(2015)。《債編各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中)》,修訂二版。台北:瑞興。
    10.林明鏘(2017)。《行政法講義》,修訂三版。台北:新學林。
    11.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等教育。
    12.周春芳(2011)。《產學合作教戰手冊:企業與大學共創商機》。台北:華泰。
    13.周志宏(2012)。《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II)》。台北:高等教育。
    14.周志宏(2012)。《教育法與教育改革III》。台北:高等教育。
    15.邱聰智(1995)。《新訂債法各論(中)》。台北:自刊。
    16.邱聰智(2002)。《新訂債法各論(中)》。台北:自刊。
    17.陳文吟(1996)。《專利法專論》。台北:五南。
    18.陳麗娟(2010)。〈從德國受雇人發明法第42條論國立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成果歸屬〉,收於:謝銘洋(編),《基因體醫學研發創新與智慧財產權》,頁323-342。台北:元照。
    19.陳銘祥、吳尚昆、陳昭華、張凱娜(2014)。《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修訂三版。台北:元照。
    20.陳龍昇(2015)。《專利法》,修訂十版。台北:元照。
    21.陳自強(2016)。《契約之內容與消滅》,修訂三版。台北:元照。
    22.郭玲惠(2011)。《勞動契約法論》。台北:三民。
    23.許育典(2007)。《教育法》。台北:五南。
    24.曾陳明汝(2004)。《兩岸暨歐美專利法》。台北:學林。
    25.黃俊英、劉江彬(1998)。《智慧財產的法律與管理》,修訂二版。台北:華泰。
    26.黃俊英、劉江彬(2004)。《智慧財產管理總論》。台北:華泰
    27.黃茂榮(2006)。《債法各論(第一冊增訂版)》。台北:植根。
    28.黃越欽(2012)。《勞動法新論》,修訂四版。台北:翰蘆。
    29.楊崇森(2014)。《專利法理論與應用》。台北:三民。
    30.楊智傑(2014)。《專利法》。台北:新學林。
    31.葉蒨文、戴雅彣、丘耀華(2014)。〈Stanford University訴Roche藥廠專利所有權案〉,收於:劉江彬(編),《國際智慧財產案例評析》,頁65-77。台北:華泰。
    32.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4)。《專利法逐條釋義》,修訂二版。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33.鄭玉波(1990)。《民法債篇各論上冊》,修訂十三版。台北:三民。
    34.鄭玉波(1997)。《民法債篇各論上冊》,修訂十七版。台北:自刊。
    35.蔡明誠(1997)。《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103)發明專利法研究》。台北:自刊。
    36.蔡達智(2015)。《大學產學合作理論與實務》。台南:成大。
    37.劉國讚(2015)。《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修訂三版。台北:元照。
    38.謝銘洋(2016)。《智慧財產權法》,修訂七版。台北:元照。
    39.羅傳賢(2004)。《國會與立法技術》。台北:五南。

    二、期刊論文
    1.王政彥、吳正榮(2011)。〈從專業社群發展論析教師工會的組成與功能〉,《教育研究月刊》,203期,頁57-75。
    2.吳秦雯(2010)。〈公私立大學校教師遭學校予以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之申訴途徑〉,《月旦法學雜誌》,182期,頁300-309。
    3.吳明孝(2012)。〈大學教師是否可能被大量解僱?高等教育教師聘用問題之法律
    問題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9期,頁297-312。
    4.吳瑞哲(2014)。〈公私立學校教師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之法律性質與救濟程序〉,《教育實踐與研究》,27卷1期,頁95-120。
    5.呂紹凡(2013)。〈僱傭關係下之專利權歸屬〉,《萬國法律》,188期,頁35-43。
    6.李素華(2010)。〈受僱人與經理人所完成發明之歸屬-評台灣高等法院九十七年度智上易字第三號判決及桃園地方法院九十六年度智字第十一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77期,頁210-231。
    7.李素華(2010)。〈僱傭關係下發明權益之研究:以我國專利法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9卷1期,頁1-70。
    8.和育东(2015)。〈美、德职务发明制度中的“厚雇主主义”趋势及其借鉴〉,《知识产权》,11期,頁115-121。
    9.陳春山(2014)。〈美國法院有關大學受雇人發明權利歸屬判決之發展〉,《萬國法律》,194期,頁56-76。
    10.陳文吟(1999)。〈由美國大學研究之實務探討大學研究受專利制度保護之可行性暨其權益歸屬〉,《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期,頁199-236。
    11.陳信至(2012)。〈職務發明之權利歸屬與對價-由美、日受僱人發明制度之比較分析,檢討我國專利法之相關規定(下)〉,《萬國法律》,181期,頁61-78。
    12.馮震宇(1994)。〈美國政府研發成果專利權益歸屬制度之探討(下)〉,《美國月刊》,9卷3期,頁102-112。
    13.黃致穎(2014)。〈從我國判決論職務發明下研發成果之歸屬-以美國法為借鏡〉,《臺北大學法學論叢》,91期,頁1-58。
    14.楊通軒(2005)。〈勞工創作物權益歸屬與競業禁止關係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34卷3期,頁333-400。
    15.楊語芸(2010)。〈教師變薪勞?政府是頭家?新勞動三法保障下的教師權益〉,《臺灣勞工季刊》,22期,頁64-69。
    16.衛民(2010)。〈公立大學專題研究計畫助理人員人事管理問題探析〉,《人事月刊》,51卷2期,頁2-9。
    17.歐政儒(2009)。〈由「德國受雇人發明法」淺談德國職務發明制度〉,《聖島國際智慧財產權實務報導》,11卷6期,頁19-29。
    18.謝銘洋(1994)。〈研究成果之智慧財產權歸屬與管理-兼述德國之相關制度〉,《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3卷2期,頁389-427。

    三、研討會論文
    許舜喨、林宜柔、黃大洲、侯嘉隆、許華偉、藍仁駿(2014)。〈大學研發成果歸
    屬對產學合作之影響—以德國制度為觀察對象〉,發表於:《經濟部跨領域科技管
    理與智財運用國際人才培訓計畫103年海外培訓成果發表會》,磐安智慧財產教
    育基金會、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主辦),舉辦地:台北。

    四、學術論文
    1.呂浩瑋(2012)。《受雇人職務發明之研究-我國與美日制度之比較》,頁47,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2.蔡明誠(1983)。《受僱人發明權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3.蔡榮泰(2013)。《政府出資產學合作之專利權議題(以權利歸屬、介入權及管理為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4.羅允廷(2015)。《從美、日兩國專利法中職務發明之專利歸屬制度探討我國專利法中職務發明專利歸屬問題》,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五、網路文獻
    1.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遠東科大專利14連霸「三創教育中心」揭牌〉,《中央通訊社》。載於: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14851.aspx#.WZUTylUjGUs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2.林昱均(2017)。〈29所大專院校進入本國法人前百大 遠東科大居各校之首〉,《今日新聞》。載於: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0207/2396844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3.邱英武(2015)。〈美國專利申請的保命符〉,《北美智權報》,139期。載於: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Patent_Administrator/publish-74.htm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4.邱儷萍(2015)。《老師,你是勞工嗎?》。載於:
    http://blog.udn.com/fisher327/29051254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5.張宇凱(2015)。〈先申請主義、先發明主義、以及發明人先申請主義〉,《北美智權報》,125期。載於: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Laws/US-105.htm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6.張宸浩,《從勞工與雇主的從屬性談勞動基準法適用》。載於:
    http://howiechang.tw/article/174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7.陳麗秋(2010)。〈科技基本法10週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演講紀要:美國拜杜法案與台灣科技基本法之比較--過去10年檢討與未來10年因應〉,《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382期。載於:
    http://enews.nhri.org.tw/enews_list_new2_more.php?volume_indx=382&showx=showarticle&article_indx=8184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8.《教師工會答客問》。載於:
    mail.mcjh.kl.edu.tw/~teacher/15/labor-1.doc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9.楊明樺(2014)。《淺談職務上與非職務上之發明》。載於:
    http://www.zoomlaw.net/files/16-1138-36073.php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10.樂羽嘉(2015)。〈如何到德國免費讀大學〉,《天下雜誌》。載於: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8159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11.劉蘊文(2012)。《美國申請實務–新的發明人宣誓書制度》。載於:
    http://www.wipo.com.tw/wio/?p=3114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12.劉宇哲。《勞工法律:勞動契約之特性與判斷標準》。載於:
    http://cilo.com.tw/cubek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11febLiu (最後瀏覽日:08/20/2017)。

    外文部分:

    一、書籍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Policy and Global Affairs,Board on Science,Technology,and Economic Policy,Committee on Comparative National Innovation Policies:Best Practice for the 21st Century (2012),RISING TO THE CHALLENGE:U.S.INNOVATION POLICY FOR GLOBAL ECONOMY.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Rosenberg,Peter(2d ed. 1991),PATENT LAW FUNDAMENTALS.New York: Clark Boardman Callaghan.
    3.Vaver, David (1997),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COPYRIGHT, PATENT,TRADE MARKS.Toronto: Irwin Law.

    二、期刊論文
    1.Bulleit, Thomas N., J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Resolv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rising under the Federal Technology Transfer Act of 1986, 4 JOURNAL OF LAW AND HEALTH 1 (1989/1990).
    2.Brewer, Peter L., Who Owns the Invention? Addressing Ownership Claims of Employees and Contractors, 42-APR TENN. BJ. 22 (2006).
    3.Czychowski, Christian & Langfinger, Klaus Dieter, German Law on Employees’ Inventions regarding University Employees, 45 LES NOUVELLES 221(2010).
    4.Greenbaum, Dov, Academia to 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 An Alternative to the Bayh-Dole System for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Nations, 19 FORDHAM INTELL. PROP. MEDIA & ENT. L.J. 329 (2008).
    5.Grimaldi, Rosa & Kenny, Martin & Siegel, Donald S. & Wright Mike, 30 Years After Bayh-Dole: Reassess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40 RESEARCH POLICE 1045 (2011).
    6.Hamilton, Clovia,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posed Coope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greements Under the Bayh-Dole Act, 36 The JOHN L.REV.397 (2003).
    7.Harguth, Alexander, Patent Ownership in Germany: Employer v. Employees, 25 No. 10 INTELL. PROP. & TECH. L.J. 15 (2013).
    8.Karran, Terence, Academic freedom in Europe: Reviewing UNESCO's
    Recommendation, 57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191 (2009).
    9.Merges, Robert P.,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Employee Inventions, 13 HARV. J.L. & TECH. 1, 18 (1999).
    10.Osenga, Kristen, Rembrandts in the Research Lab: Why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A Lesson from Big Business to Increase Innovation, 59 MAINE L. REV.413 (2007).
    11.Parker, Henrik D., Reform for rights of Employed Inventions, 57 S. CALL. REV. 603 (1984).
    12.Pulsinelli, Gary, Share and Share Alike: Increasing Access to Government-Funded Inventions Under the Bayh-Dole Act,7 MINN. J.L. SCI.& TECH.393 (2006).
    13.Vedovello, Science parks and university-industry interaction: Geographical proximity between the agents as a driving force, 17 Technovation 491 (1997).

    三、學術論文
    Powers, Joshua B.(2000).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al Effects on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Ph.D. diss.,Indians University).

    四、網路文獻
    1.Andrews Kurth Files Amicus Brief in Shukh v. Seagate Technology, LLC, available at https://www.andrewskurth.com/news-565.html , last visited 08/20/2017.
    2.AIA Inventor’s Oath or Declaration Quick Reference Guide, available at 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aia_implementation/inventors-oath-or-declaration-quick-reference-guide.pdf, last visited 08/20/2017.
    3.Memorandum on Government Patent Policy, available at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pid=40945, last visited 08/20/2017.
    4.Nack, Ralph, Strategies for IP Asset Management of
    Industries-Employees’ Inventions Recent Trends of German Employees’ Invention Law, available at
    http://slideplayer.com/slide/10386171/, last visited 08/20/2017.
    5.Paul, Christian(2007), Losing the Crown Jewels, available at
    http://www.wptn.com/Mailing/Feb_2007_2/details/patents/germany.html, last visited 08/20/2017.
    6.Pre-Invention Assignment Agreements. Employers routinely require employees to sign agreement assigning inventions in advance, available at http://www.nolo.com/legal-encyclopedia/pre-invention-assignment-agreements.html,last visited 08/20/2017.
    7.University Employees and Patents. When do university employees own inventions?, available at
    http://www.nolo.com/legal-encyclopedia/university-employees-patents.html,last visited 08/20/201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