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筱媛
Hsiao-yuan Huang
論文名稱: 以設計創新融合工藝技法之實驗創作—以漆藝為例
A Fusion of Design Innovation and Craft Techniques – An Example of Lacquer
指導教授: 董芳武
Fang-wu Tung
口試委員: 宋同正
Tung-jung Sung
陳國珍
Kuo-jen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 - 設計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工藝設計創新設計介入漆藝
外文關鍵詞: craft, design innovation, design intervention, lacquer
相關次數: 點閱:237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工業革命以來,產品的開發多以大量生產為主,透過現代化生產並有效量化的技術進行製作,在製造的進步之下,已能夠提供消費者精良的工業製造品,然而近年來在小眾化的消費趨勢下,更多元、具有差異性且能表達自我的多樣少量產品逐漸勝出,人們希望透過產品的使用表達自我的價值。而台灣擁有良好的傳統產業與工藝文化,透過工藝的手工製造,能夠傳遞手感之外更能夠反應文化底藴。因此本研究期望透過設計創新融合工藝,結合設計創新思維,導入工業製造流程與少量工藝製作,創作出設計工藝品,藉此傳遞台灣工藝之外,更能夠藉由設計創新擴展產品之創作領域、運用適當製造程序,以助傳統工藝產業之永續發展與消費模式之開展。
    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文獻探討與個案分析,探討以設計創新融合工藝技法所能產生之綜效,達到符合當今設計結合工藝之潮流,透過案例分析瞭解設計介入工藝之產品所達之成效,並依其材料與技法予以分類,最後提出以漆藝為主要材料與工藝技法的設計成果,共計七件設計成果—滿Man Light、飄Piao Vase、韻Yun Light、虛實 Xu-Shi Plate,構Gou Speaker、映Yin Mirror和憶Yi Storage。以上創作適當結合小量生產之製程,並結合傳統之漆藝技法,予以延伸並創新其製造流程、提升製作效能。透過設計的介入,發展更多不同的產品品項,也進而將傳統工藝帶入現代生活,使漆藝發展更加多元化以符合當今市場需求。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product development has focused on mass production. Progress in manufacturing has enabled modern production and effective mas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to provide consumers with sophisticated manufactured products. However, recent niche consumer trends have led to the gradual emergence of more diverse and differentiated limited-run products that facilitate self-expression. People desire to express their values through the use of these products. Taiwan h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a strong craft culture. In addition to being imbued with a handmade feeling, these crafts reflect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aiwan. Therefore, we designed innovative fusion crafts, combining innovative thinking,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limited-run craft production to create design crafts. Not only did we promote traditional Taiwanese craftsmanship, but we also used innovative designs to expand the creative fields of the products and appropriat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o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and relevant consumption patterns.
    We performed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examining the synergy generated by fusing design innovation and craft techniques, following the contemporary trend of combining design and crafts. We used a cas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crafts to which design was introduced. After classifying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we present seven designs that use lacquer as the primary material: Man light, Piao vase, Yun light, Xu-Shi plate, Gou speaker, Yin mirror, and Yi storage. These creations combine limited-ru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traditional lacquering techniques, extending and evolv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enhanc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troducing design allows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ous and diverse products. This incorporates traditional crafts into modern life, allowing lacquer art to develop and diversif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temporary market.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創作背景與動機 1 1.2. 創作目的 3 1.3. 創作範圍與限制 4 1.4. 創作架構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2.1 設計與工藝之發展脈絡 9 2.1.1 英國的「美術與工藝運動」 10 2.1.2 德國的「包浩斯時期」 11 2.1.3 日本的「民藝運動」 12 2.1.4 台灣的「生活工藝」 12 2.1.5 台灣的「時尚工藝」計畫 13 2.1.6 國外的工藝復興運動 14 2.1.6.1 心工藝運動(Mindcraft) 14 2.1.6.2 裸設計(Design of Bare Concept) 15 2.2 工藝思維的導入 16 2.2.1 現代工藝的定義與特質 16 2.2.2 台灣工藝現況 16 2.2.3 手感設計經濟導入 18 2.2.4 設計創作者(Designer-Maker)思維導入 19 2.3 設計創新的導入 20 2.3.1 工業設計的定義 20 2.3.2 設計介入工藝 (Design Intervention) 22 2.3.3 設計介入為設計工藝品設計流程與製造導入(創新設計思維導入) 23 2.3.4 設計介入為傳統產業的復甦與重生 27 2.4 小結 28 第三章 國內外設計創新融合工藝之創作案例 30 3.1 從工藝技法與材料探討設計介入之案例 30 3.1.1 第一象限:(新技法,新材料) 33 3.1.1.1 吹織燈 33 3.1.1.2 Knotted Chair 34 3.1.2 第二象限:(舊技法,新材料) 35 3.1.2.1 鐵竹椅—餐椅 35 3.1.2.2 漆器水台Lacquered Stone 36 3.1.3 第三象限:(舊技法,舊材料) 37 3.1.3.1 泡泡沙發Bubble Sofa 37 3.1.3.2 書法 Calligraphy Cupboard 38 3.1.4 第四象限:(新技法,舊材料) 39 3.1.4.1 Chair-43 39 3.1.4.2 砌磚計畫:花器 Brick Plan: Vase 40 3.2 小結 41 第四章 創作理念、條件與方法 43 4.1 設計與工藝的媒合 43 4.1.1 工藝技法─漆藝 43 4.1.2 設計策略的訂定 48 4.1.3 設計與工藝的媒合 49 4.2 創作理念與方法 50 第五章 創作作品與說明—築漆計畫 53 5.1 創作案例一:飄Piao Vase 55 5.1.1 設計概念: 55 5.1.2 製作說明: 56 5.1.2.1 概念發想與模型: 56 5.1.2.2 製作過程 59 5.1.2.3 創作成果: 60 5.2 創作案例二:韻Yun Light 63 5.2.1 設計概念: 63 5.2.2 製作說明: 64 5.2.2.1 概念發想與模型: 64 5.2.2.2 製作過程: 65 5.2.2.3 創作成果: 69 5.3 創作案例三:滿Man Light 71 5.3.1 設計概念: 71 5.3.2 製作說明: 72 5.3.2.1 概念發想與模型: 72 5.3.2.2 製作過程: 76 5.3.2.3 創作成果: 77 5.4 創作案例四:虛實Xu-Shi Plate 80 5.4.1 設計概念: 80 5.4.2 製作說明: 81 5.4.2.1 概念發想與概念模型: 81 5.4.2.2 製作過程: 84 5.4.2.3 創作成果: 87 5.5 創作案例五:構Gou Speaker 90 5.5.1 設計概念: 90 5.5.2 製作說明: 91 5.5.2.1 概念發想與概念模型: 91 5.5.2.2 製作過程: 93 5.5.2.3 創作成果: 95 5.6 創作案例六:映Yin Mirror 與憶Yi Storage 96 5.6.1 設計概念: 96 5.6.2 製作說明: 97 5.6.2.1 概念發想與概念模型: 97 5.6.2.2 製作過程: 98 5.6.2.3 創作成果: 100 5.7 創作成果分析 103 第六章 結論 109 6.1 自我評述 109 6.2 專家評述 112 6.2.1 工業設計專家訪談 112 6.2.2 工藝專家訪談 113 6.3 總結 113 參考文獻 116 附錄一 119 附錄二 126

    1. Davis,S.,1987,《From Future Perfect: Mass Customization》。
    2. Kettley, S. ,2005, Crafts praxis as a design resource. In P. Rodgers, L. Brodhurst, & D. Hepburn (Eds.),
    3. Crossing design boundaries (pp.545-549). London, UK: Taylor & Francis.
    4. Gale, C., & Kaur, J. (2002). The textile book. London, UK: Berg publisher.
    5. Jongerius, H., Schouwenberg, L., Rawsthorn, A., & Antonelli, P. (2010). Hella Jongerius: Misfit. London, UK: Phaidon Press.
    6. Sanders, E. B.-N., & Stappers, P. J. (2008). Co-creation and the new landscapes of design. CoDesign, 4(1), 5-18
    7. Fang-Wu Tung, u2012, Weaving with Rush: Exploring Craft-Design Collaborations in Revitalizing a Local Craft.
    8. Pannozzo, A. , 2007,. The (Ir)relevance of technology: Creating a culture of opportunity by design.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18(4), 18–24.
    9. Victor Papanek,1973,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s,New York,Random House。
    10. UNESCO,2005,《Designers Meet Artisans》。
    11. 于國華,2004,《工藝產業的再思考,除了產業還要甚麼?》,國家文化藝術基金
    12. 會策畫,《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臺北:商周。
    13. 文建會,2008,工藝發展旗艦計畫。
    14. 文建會,2008,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98-102年。
    15.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譯,2008,《Cradle to Cradle》,台北:野人文化。William McDonough、Michael Braungart原著。
    16. 李約瑟,2000,《中國科學技術史》,北京:科學出版社。
    17. 李俊逸、呂奕欣,2008,《Simply Droog 10+3 Years》,台北:田園。Aaron Betsky, Ole Bouman, Ed van Hinte, Ellen Lupton, Louise, Schouwenberg, Marieke Sonneveld, Jaakko van’t Spikjer原著。
    18. 何佳芸/ 楊久穎/ 廖素珊/ 羅珊珊譯,2008,《設計全書》,台北:積木文化。
    19. 吳昭怡等,2006,《手感經濟,感覺的時尚》,台北:天下雜誌。
    20. 車文博,2001,《人本主義心理學》,台北:東華。
    21. 邱杏臻,設計風潮-把感動放在手心,2006,漂亮La Vie,27期,麥浩斯。
    22. 邱瓊慧,新生活簡單風潮 裸設計,2011,漂亮La Vie,89期,麥浩斯。
    23. 金玉梅,2006,《手感經濟就是深度經濟》,台北:天下。
    24. 林育如譯,2010,《包浩斯》,台北:商周。Frank Whitford原著。
    25. 林媛婉,2004,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對台灣工藝的意義,期刊台灣工藝第19期。
    26. 林榮泰,2005,科技與人性的結合文化創意,《科學發展月刊》,396期,68-75。
    27. 林榮泰 ,2009,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從感性科技、人性設計與文化創意談起。
    28. 林榮泰 ,2009,融合文化與美學促成文化創意設計新興產業之探討。《藝術學報》,第六卷第一期,72-84。
    29. 洪明正,2002,由綠色設計邁向永續之路,環境化設計雜誌。
    30. 姚怡欣,2011,台灣現代金屬工藝設計開發模式之研究。
    31. 高豐,2006,《中國設計史》,台北:積木文化。
    32. 陳品秀譯,2007,《設計小史》,台北:三言社。Thomas Hauffe 原著。
    33. 陳其南,2006,社區營造與地方振興《 95 年度縣市層級社區營造輔導計畫-文化產業專題》,研習手冊(南區場),文建會,台南縣。
    34. 黃世輝、李宜欣,2005,工業時代的反動.生活工藝的先驅──從莫里斯與顏水龍談生活工藝的振興,藝術家2005期。
    35. 游怡真,2006,文化創意產業之設計策略,銘傳大學,碩士論文。
    36. 楊裕富、林萬福,2004,《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田園城市。
    37.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台北:天下雜誌。
    38. 顏水龍,1952,《台灣工藝》,台北:光華。
    39. 顏妹,1999,整合生命週期評估與環保化設計於產品設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賴怡利,2010,台灣工藝時尚邁阿密設計展展覽工作報告。

    雜誌資料:
    La Vie 71期,當設計愛上工藝。
    La Vie 89期,裸設計。
    La Vie 103期,心工藝時代來臨。
    Design 143期,設計工藝新時尚。

    網路資料:
    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官方網站
    Mindcraft官方網站,http://Mindcraftexhibition.com/
    Something to Touch,http://mileproject.jp/stt/index.htm/
    Yii 官方網站,http://yiidesign.com/
    文建會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台灣漆藝e學院,http://lacquer.moc.gov.tw/index.html/

    QR CODE